第35章节(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第四种:逆耳忠言放心际。摒除个人好恶,如著名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齐威王在听取邹忌的劝谏后,广开言路,尤其要听不顺耳之言,最终使一时衰落的齐国又复兴起来。

第五种:生前焉知身后名。不用其人、也要用其言。如:邓析被处死后,郑国却用了他编制的法律文本。商鞅死后,秦国新法不变,最终一直保持强大,直至吞并六国。

第六种:取长补短为我用。不论所学,用其所长,如燕昭王为了图强,听从郭隗意见,广收天下贤才,只要有一技之长者,皆得重用。战国四公子(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楚有春申君、魏有信陵君),即四位大贵族,都好“养士“。他们所收罗的人才,也都是只有一技之长的,甚至包括了“鸡鸣狗盗之徒“,即会学鸡叫、能偷窃的人。

第七种:尊贤敬能获支持。极其尊重人才,即便不合自己的想法。我们从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学术大师的遭遇就能看出来,即便他们的学术思想不为各诸侯君主们所用,但君主和卿大夫们对他们却是尊敬有加的,他们能经常与君主会面、对话,君主们基本上也都以请教的口气与他们说话。

其次是学术研讨上,诸子百家互相交流抨击,著书立作的方式有多种。

第一是讲学授徒。最先招收学徒,讲学授业的是邓析,自从他在郑国开办私人法律推广学堂之后,私学之风就开始悄然而行,到孔子中晚年时,就开始大规模招生了;墨子更对弟子实行军事化管理、宗教化训练。稷下学宫的名人,有的能一次性吸引上千名学生来听课。

第二是遁隐山林。列子、庄子这些大学者们,不是居于陋巷之内,而是逍遥于山林之间,编点儿草鞋、钓点儿鱼也可以维持生活,而且可以与外界做广泛的接触,王公大人、学界名流也常来做客、交流。

第三是聚集学宫。最著名的当属齐国的稷下学宫。它是齐桓公时创办的,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另外一个就是“西河学派“,战国初期,魏文侯特别注重学术人才的招揽,为他们办学、授徒、做学问,提供良好的条件。孔子的不少名弟子,就跑到魏国,最终形成了“西河学派“,为儒学的形成、发展、传播作出了杰出贡献。“西河学派“的一些人物,最终又在经世致用的思想指导下,逐步向法家思想转化,当时的吴起,就是受此影响,成为一个著名的法家人物;荀子可能也师从过西河学派的人物。此外,魏国还形成了另一个学派——“鬼谷学派“,专门研究纵横之术、权术、兵法等,对战国末年的学术界影响极大。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