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节(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同一天,全国报界联合会发给报界的通告稿《不自由毋宁死》中也断然表明:“凡我同业以后亦幸勿再受此等非法政令拘束“。并要求将通告“务必在各报第一版第一页刊登“。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一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页526 — 527。

这是“20世纪中国罕有的说理透辟、掷地有声的争自由的重要文献“(袁伟时语),不应该尘封在北洋政府内务部的档案中,而应大力彰显,成为百年言论史上有声有色的一个章节。它上接胡适等《争自由的宣言》,下启新闻界、文化界持续不断、要求废止《出版法》之类恶法的运动。

10月12日,孙伏园主编的《晨报副镌》脱离正张独立,成为弘扬新文学、新文化、新思潮的一个重要园地,鲁迅的代表作《阿Q正传》最初就是在这里连载的。12月1日《晨报》创刊三周年时,在社论《我们对于“人的生活“的责任》中提出,促成一般人对于“人的生活“的认识,是着手改造社会的“根本中之根本“,是《晨报》和言论界的责任,而不是眼前抓住什么主义来应急。谭熙鸿在《晨报的三周年的纪念》中指出,《晨报》“已渐渐的脱离私人式的言论机关的态度,而入于社会式的言论机关的规模“。

12月,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院长、世界报界大会会长威廉博士和美国新闻家、万国报界联合会新闻调查委员会委员长格拉士等访华,史量才在《申报》举行的招待会上说,“虽七年来政潮澎湃“,《申报》的宗旨从未改变,“孟子所谓: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与刚才格拉士所说的“报馆应有独立之精神“与本报宗旨正好符合,并郑重表示自己“誓守此志,办报一年,即实行此志一年也“。

也是这一年,《时报》易主,结束了狄平子时代,但人们将不会忘记这份曾影响中国报业史至深、吸引过少年胡适的报纸。在老报林立的上海,一份新报纸《商报》在这年元旦诞生,曾在辛亥年《天铎报》论坛上小试锋芒的陈布雷主持笔政,他以“畏垒“的笔名评论时政,笔锋犀利,富有魅力,在言论界赢得广泛的赞誉,一份面向商界的报纸也因此具有了知识分子的品格,受到知识界和青年学生的欢迎,发行量达一万数千份。

12月10日,《时事新报》出满第五千号,发表梁启超执笔的《本报五千号纪念辞》:

吾侪从事报业者,其第一难关,则在经济之不易独立。……同人等殊不敢以清高自诩,但酷爱自由,习而成性,常觉得金钱之来,必自势力,无论受何方面金钱之补助,自然要受该方面势力之支配;即不全支配,最少亦受牵掣。吾侪确认现在之中国,势力即罪恶,任何方面势力之支配或牵掣,即与罪恶为邻。吾侪不能革涤社会罪恶,既以兹愧,何忍更假言论机关,为罪恶播种;吾侪为欲保持发言之绝对的自由,以与各方面罪恶的势力奋斗,于是乎吾侪相与自矢:无论经济若何困难,终不肯与势力家发生一文钱之关系。

这些话既是大半生“以言报国“的梁启超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曾是《时事新报》长期恪守的原则。

[记事]

1月,内务部批准京师警察厅进行邮电检查和印刷品检查,以防止过激主义的传播。

2月11日,上海新青年社发行部被法租界巡捕房查封,经理周少伯罚洋50元,限3天内离开租界。承印《新青年》的印刷所同时被查抄,排印中的《新青年》第8卷6号稿件全部被没收,并以“言词激烈,有违租界章程“为由,禁止在上海发行。两个经理人各罚洋100元。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