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从全书的研究方向看,其重点放在传统的政治史、文化史上,利用的考古材料多限于墓志碑刻的文献价值,而少艺术和人类学意义上的解读,对外交史、生态史等着墨也极少——辽代崛起“松漠之间“,正因辽河上游曾有开阔的八百里“平地松林“,这片林地此后被砍伐殆尽,是中国生态史上一个著名事件。当然每个学者各有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读者也是不可强求的,正如我们如果“遗憾“生态史学者未能兼及政治史,或许也会让当事人有些不知所云。不过,辽金主体民族皆起于农牧或农耕-渔猎混合地带,而不像蒙古人基本只营游牧生活,他们在统治华北时政策之不同,恐非偶然。生活环境毕竟也会影响到人的观念和行为,有时便不免与政治相关了。

附带说一下:刘先生在后记中已谈到书名《松漠之间》不巧与林梅村一本专著同名[27],他“踌躇再三,决意仍旧维持原名“。虽然本书较林著晚出一年,但确实更适合冠以“松漠之间“。中国史上,“松漠“是有特定含义的专指,代称辽金。所谓辽代崛起于“松漠之间“乃是前代习语。林著集中讨论中西文化交流史,与辽金史无涉,只不过所讨论的历史地理区域在中亚沙漠和额尔古纳松林之间,而以此为名。对于知道“松漠“一词特定含义的人来说,林先生所取书名实在不无误导之嫌。

* * *

[1] 但刘浦江先生认为“《金史》素以良史为人所称,正可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氏著《〈金朝军制〉平议——兼评王曾瑜先生的辽金史研究》,《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中华书局,2008,第398页)。

[2] 刘浦江:《辽朝国号考释》,《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第28页。

[3] 如明朝只有一本辽史著作《辽小史》而已(“辽海丛书“本,辽沈书社,1985)。

[4] 刘浦江:《契丹名、字研究——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父子连名制》,《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第124页。

[5] 刘浦江:《契丹名、字研究——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父子连名制》,第124页。

[6] 刘浦江:《辽金史论》“自序“,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第2页。

[7] 其《辽金史论》“自序“即云:“我总觉得,长期浸淫于一个学术领域未必是一件好事,当你对史实和材料越来越熟悉,出成果也越来越容易的时候,也许就快要陷入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泥沼了,那将意味着学术创造力的枯竭。“(第1页)

[8] 刘浦江:《契丹名、字研究——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父子连名制》,第125页。

[9] 参见刘浦江《中华书局点校本〈辽史〉修订前言》,《唐宋历史评论》第一辑创刊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邱靖嘉:《一部倾注生命的〈辽史〉——记刘浦江教授的〈辽史〉修订工作》,《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5年2月8日第B09版。

[10] 刘浦江:《辽朝的头下制度与头下军州》,《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第75页。

[11] 刘浦江:《契丹族的历史记忆——以“青牛白马“说为中心》及《从〈辽史·国语解〉到〈钦定辽史语解〉》,《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第116页注5及第203页。

[12] 刘浦江:《辽金史论》“自序“,第3页。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