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12] 刘浦江:《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自序“,第1页。

[13] 刘浦江、康鹏:《契丹名、字初释——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父子连名制》,《文史》2005年第3辑;《再论契丹人的父子连名制——以近年出土的契丹大小字石刻为中心》,《清华元史》创刊号,商务印书馆,2011。

[14] 孙妙凝:《刘凤翥谈刘浦江的五大学术贡献》,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年1月9日,见///zx/bwyc/201501/。

[15] 刘浦江:《穷尽·旁通·预流:辽金史研究的困厄与出路》,第27页。

[16] 刘浦江:《契丹人殉制研究——兼论辽金元“烧饭“之俗》,《文史》2012年第2辑。

[17] 刘浦江:《金朝初叶的国都问题——从部族体制向帝制王朝转型中的特殊政治生态》,《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18] 刘浦江:《德运之争与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19] 刘浦江:《〈金朝军制〉平议——兼评王曾瑜先生的辽金史研究》,《历史研究》2000年第6期。

[20] 刘浦江:《穷尽·旁通·预流:辽金史研究的困厄与出路》。以下关于“旁通之道“的解释,皆出此文。

[21] “旁通之道“的另一层含义是指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关于这一点,上文已有论述。

[22] 刘浦江:《范成大〈揽辔录〉佚文真伪辨析——与赵克等同志商榷》,《北方论丛》1993年第5期;《〈三朝北盟会编〉研究》(与邓广铭先生合著),《文献》1998年第1期;《宋代使臣语录考》,张希清等主编:《10—13世纪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3] 刘浦江:《“五德终始“说之终结——兼论宋代以降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24] 刘浦江:《宋代宗教的世俗化与平民化》,《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2期;《祖宗之法:再论宋太祖誓约及誓碑》,《文史》2010年第3辑。

[25] 刘浦江:《辽金史论》“自序“,第2页。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