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伊丽莎白王后身材娇小,看似柔弱,却有钢铁般的意志。当她去做某件事,是因为她相信那是正确的。她想要独立,自己做主,不在意其他人怎么说。在许多方面,她都是我见过最不拘于传统的王室成员。然而在任何方面她都像个王后,有一种内在的高贵。也许有一天会有人写下她一生完整的故事,那会是本启发人心的书。

她生为德国公主,父亲是巴伐利亚的特奥多尔公爵[5],极有文化素养,宫里常有作家和艺术家来访,他也是位杰出的医生,这一点就很不寻常。通过父亲,伊丽莎白对医学产生兴趣,在莱比锡大学取得医学学位。她跟父亲一样喜爱艺术,尤其喜爱音乐,而且她的这份热情终生不渝。她小提琴拉得很好,曾跟尤金·伊萨伊学习,后来她在比利时组织了一个国际音乐比赛,亦即伊丽莎白王后音乐大赛。

虽然生为德国人,但是在世纪之交嫁给阿尔贝王子之后,在新国家里,她也许是最受爱戴的公民。她尤其关心劳工阶层的问题,献身各种社会理想,成立了一所医院,亲自在那里教授护理。当一战爆发,德军侵略比利时,她拒绝离开,依然留在布鲁塞尔,直到德军兵临城下。然后她随着比利时军队撤退,当了一名护士。“只要比利时还有一寸自由的土地,”她说,“我就会站在那上面。”当比利时尚未被征服的国土只剩下几平方千米时,她依然坚守,和阿尔贝国王住在滨海小镇的一个小屋,而那个镇遭到猛烈的轰炸,她的生命岌岌可危。她在一间旧旅馆设立了医院,帮助照顾病患和伤者,并且替难民子女设立了一所学校。当德军终于开始撤离时,她跟在撤离的德军后面前进。

在战后那些年里,伊丽莎白王后支持各种自由主义的理想。她的举动有时令贵族震惊,可是她不在乎。她最关切的是世界和平,在二战之后,她致力于支持“斯德哥尔摩和平倡议”,呼吁禁用全部核武器。她关心世界各地发生的事,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四处旅行。八十多岁时,她还去苏联拜访赫鲁晓夫,前往中国与毛泽东会晤。她一向热爱大自然,对花草树木的认知程度可媲美植物学家。她居然找得出时间来研究鸟类,并写了一本博物学的书,名叫《拉肯的鸣禽》[6]。她在序言里写道:“谨将此书献给所有的孩子,请他们去倾听身为人类兄弟的鸟类之声。”

这六十多年里,我们一再相遇,从不曾失去联络,尽管我们都历经了人世沧桑,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不论何时,只要我到比利时,就会去拜访她。我会在王宫里为她独奏,有时她会和我一起演奏室内乐,她非常喜欢室内乐,常邀请音乐家来演奏一晚三重奏或四重奏。我流亡普拉德的那段时间,她常写信给我,她的信带给我喜悦和慰藉。后来她来参加我在普拉德的音乐节,等我移居到波多黎各,她也来参加我在圣胡安[7]、美国佛蒙特州的马尔波罗音乐节。在夏季,我和玛蒂妲会作为她王宫里的宾客,去布鲁塞尔拜访伊丽莎白王后。我们最后一次拜访她是在一九六六年夏天,几个月之后,这个伟大的灵魂以八十九岁高龄去世。

在遗嘱里,她留给我一件珠宝作为礼物,交代我转赠玛蒂妲。

[1] 立陶宛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2] 指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

[3] 比利时城市。

[4] 指阿尔贝一世。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