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那次经历发生在一场音乐会的预演过程中,当时我是跟一个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当时有一种惯例,音乐会前的最后那一次预演,会有付了入场费用的观众到场,可是艺术家只能拿到正式音乐会那一场演出的酬劳。我认为这种惯例早已过时,而且这是在利用音乐家。在那一次,我决定设法改变此陋习。于是在进行最后一次排练时,我表现得跟排练时一样,只要演奏中一觉得需要加以修正,我就会停下来,跟指挥详细地讨论。那场排练在坐满观众的礼堂进行,没多久,观众就开始不耐烦。等到那首协奏曲结束,音乐学院院长请我继续演奏巴赫组曲,那首曲子安排在节目表的第二部分。我跟他说:“噢,这没有必要。这首曲子我已经练习够了,现在不需要排练。”他说:“可是你必须演奏,大家都期待你的演奏。”我说,实在很抱歉,可是我不打算这么做。这时大厅里起了一阵骚乱,有些观众开始大喊,问音乐何时能继续下去。最后院长说:“求求你,卡萨尔斯先生,拜托你演奏那首巴赫组曲。就当作是你受邀演出两场音乐会,我会安排让你拿到两场演出的酬劳。”我说,好吧,于是开始演奏。等到那场正式的音乐会结束,我拿到了两份酬劳,但我告诉那位院长我只会留下一份,坚持把另一份当作该乐团的基金。那之后,正式预演时付费观众到场的陋习就没有了。即使是在音乐会的舞台上,也要对不公平的事表示抗议!

不过,当我想起布鲁塞尔,最先想到的倒不是这些插曲。这座城市激起我一些最快乐的回忆,不仅是因为我曾在那儿有过多次令人满意的演出。对我来说,这座城市和两位独一无二之人的名字紧紧相连,他们的人生和我的人生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举世无双的比利时小提琴家尤金·伊萨伊,还有高贵的比利时王后伊丽莎白。

在巴黎和拉穆卢管弦乐团首次演出之后不久,我认识了尤金·伊萨伊。我们携手合开音乐会,我还定期跟他去布鲁塞尔的管弦乐团合奏。他是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家,同时还是出色的指挥家,他的管弦乐团在全欧洲数一数二。我们初次见面时,他四十出头,比我大二十岁,然而在某一方面,我们之间仿佛并不存在年龄的差距。我俩宛如兄弟,一个小弟,一个大哥。他身材高大有如巨人,但是个优雅的巨人,举止潇洒,威风凛凛的头部和美丽的眼睛让我想起狮子。我从没见过哪个艺术家的舞台风采比他更抢眼,而且他的心灵足可和他的外形匹配。他散发出温暖和宽厚,对生活充满无尽的热忱,把生命活得淋漓尽致。他常说自己是两头烧的蜡烛,而他的音乐反映出他烈火般的精神。听他演奏,你会觉得自己变得高贵。

跟我一样,尤金·伊萨伊的音乐生涯可以说也是在一家咖啡馆展开的。伟大的匈牙利小提琴家约瑟夫·约阿希姆在柏林一家咖啡馆里发掘到他,说服他去追求演艺生涯。当然,他的演奏模式跟约阿希姆不同。尤金·伊萨伊把小提琴演奏从过去的限制中解放出来。有些人觉得他处理乐谱的态度太随意,认为他约束不了自己的想象力,但我无法认同这些人的看法。我们必须记得他的艺术才能发展起来的时代背景,记得他克服古典主义的传统限制。的确,他的想象力是他天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他对小提琴艺术产生的影响难以估量。在我眼中,他仍旧是所有小提琴家当中最伟大的。你可以说他发现了这件乐器真正的灵魂。

我最近发现自己好几年前针对尤金·伊萨伊写的几则笔记,这里是其中的一部分:

尤金·伊萨伊一出现,就使得同时代所有的小提琴学派和潮流变得过时。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