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以上是说比的手法对于抒情的作用。但担负陕北民歌借景抒情这一重任的似乎还不是比,而是兴。兴与比,在陕北民歌中,特别是在信天游中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这里所说的兴,是指那些不包含比的成分的兴,“纯粹”的兴。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对这类兴体作了很高的估价,认为它是抒发感情的得力之法,认为后汉时期“日用乎比,月望乎兴”是“习小而弃大”,

此足以见兴体的艺术价值了。

可能是由于体裁形式的缘故吧,陕北信天游对兴的运用特别突出。它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确立了兴的体制和地位。

这个兴体在抒情方面有哪些特殊功能呢?

首先,它能直接地描绘景物,创造一个特殊的意境。请看:

黄河畔上灵芝草,

长的不大生的好。

长的不大生的好,

走路好象那饿鹰绕。

——《清水水玻璃》

山头上刮风树林林响,

月亮地等哥哥哟好心慌。

狸猫子上树呱呱地响,

等过了半夜等他天亮。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