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感情这东西,说到底,总是抽象的。若将这抽象的感情表达出来,难免是干巴巴的。如“大敢子南风天刮阴,难为不过个人想人”。丈夫远在门外,音信断绝,妻子在家思念丈夫,心绪烦乱,忽然看到刮来一阵黄风,暴雨将临,便更加惦念丈夫了:他如今在哪里?在屋子里,还是正行走在荒郊野外?千万莫要淋了雨、生了病啊……。歌里没有说明妻子“想”丈夫的内容和感情浓烈的程度,而前面一句“大敢子南风天刮阴”,不但说明了感情的内容(思念、挂牵等),而且苦情毕露。如若让她呼喊“我思念你!”“我挂牵你!”固然十分明了,却十分乏味。陕北民歌中,仅信天游一种,这样的佳句就实在不少。如:“山里的石

头沟里的水,负心的人儿你忘了妹妹”——看到了坚硬的石头和沟里的水,想到了自己对爱情的坚贞和“负心人”的“流水之情”;“拴马桩上拴红马,当红军的哥哥到我家……”用院中“哥哥”的一匹红马,抒发了对当红军的哥哥的热烈之爱;“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赶上个骡子上三边……”以陕北壮美的山川河流的景象,抒发了自己为革命驮盐的豪放之情;“青天蓝天蓝格英英的天,什么人留下一个种洋烟?!……”对着朗朗晴空,喊出了自己的满腔愤怨。

“正言直述,易于穷尽,而难感发人意。”①感情,也只有在同景物的交融中,才能得以充分抒发。“托物寓情,形容摹写,反复咏叹,以俟人之自得。”②情有所寓,才可能切切,意有所附,才可能绵绵。故而清人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刘勰也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都是在强调寓情于景、借物抒情的重要性。

① 方树:《昭昧詹言》。

② 同上。

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方式便是形象思维,借景抒情正是民歌形象化的基本手段。抽象的感情只有与景物融合在一起,才可能进入形象化的轨道。寓情于景、物,是主观和客观的有机结合,是主观转化为客观的具体方式。

当然,借景借物抒情并不为陕北民歌所独创,不仅各地民歌均有此法,而且古来有之,是中国民歌的传统抒情方式。如《诗经》国风中的《关雎》、《蒹葭》等,都是借景抒情的名篇。陕北民歌运用了它的“老祖先”传下来的这一抒情“妙方”,在几千年的实践中运用得更加广泛,更加自如了。你看:

一枝绿柳迎风摆,

小妹子笑格嘻嘻把门开。

——《笑格嘻嘻把门开》

十月里孤雁当空里叫,

我受难过谁知道?

——《妹子十七八》

乌云遮住满天星,

一阵阵细雨一阵阵风。

一把拉定哥哥的手,

说下个日子你再起身①。

① 起身,方言,这里指“动身”之意。

② 荞面疙坨,陕北一种饭食,用和好的荞面搓成指头大的小卷,煮着吃。

③ 羊腥汤,即羊肉汤。陕北称荞面疙坨浇上羊肉汤,是最好吃的饭食。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