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仙芝(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第二日,玄宗早朝,午后都没散。河西边关燃起烽火,西北二十余国竟然一夜间全部中断了对大唐的朝贡,丝绸之路的贸易也彻底断绝。

前朝到高宗年间,东、西突厥汗国先后被灭。伊吾、鄯善、高昌、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西域小国在此后的几十年中或被迫投降唐朝、或被武力灭国。唐朝从此建立了以安西四镇——龟兹、疏勒、于阗、焉耆为核心的西域统治体系,安西都护府坐落在龟兹镇。

其实对汉民族而言,中原江南以外的蛮荒之地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概因这些土地不能大面积种植农作物;而汉族的“扩张”多是因为不堪周边民族为争夺过去属于自己的领土而进行的屠杀、劫掠和骚扰。历朝历代都是出于稳定帝国疆土,以绝后患的目的才大举兴兵。大唐帝国也不例外,为了保卫长安必须占领河西,为了保卫河西必须控制青海,为了控制青海必须占领西域来分吐蕃帝国的兵力,使其不能合兵向东扩张而已。

三年前,吐蕃在大食国的支持下,诉诸武力迫使小勃律国与之联姻。由于小勃律国地处吐蕃通往安西四镇的要道,也是大唐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帝国焉能容忍,时任四镇节度使田仁琬三次讨伐均未成功,继任的盖嘉运率兵讨伐依然没有成功,铩羽而归。导致今年西北二十余国也都相继臣服于了吐蕃,竟然中断了对大唐的朝贡。

朝堂上玄宗震怒,高声责骂:“我大唐难道就没有武将能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吗?高原戈壁的小国就这么难以征服吗?一群饭桶,要你们何用。”

两年前已接替盖嘉运的安西四镇节度使夫蒙灵察上书的奏表,此时到了朝堂。他力荐自己的手下大将高仙芝,并在书中保证,只有高仙芝能完成使命。

玄宗哪里知道这名不见经传的高仙芝是何许人啊,还是高力士出班禀奏道:“这高仙芝臣是知道一些的,是新近涌现出的一员猛将,他容貌俊美,身高九尺开外,武功高强,智算过人,颇有大将风度。夫蒙灵察将军守强攻弱,高仙芝不同,可堪一用。”

既然高力士都盛赞此人,玄宗深信不疑,立马下诏让高仙芝到长安见驾领命。

高仙芝,高句丽人,其父高舍鸡,学成武功后仗剑行侠,到了龟兹镇时,投奔了时任安西四镇节度使田仁琬,因屡立战功被封为游击将军。立住脚后,还在高句丽的儿子高仙芝前去投奔。其父勇猛,儿子也不差,年纪轻轻官职竟很快和其父高舍鸡不相上下。现任的四镇节度使夫蒙灵察将军慧眼识珠,收入帐下重用,一再提拔,到了开元末年,高仙芝已官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其父高舍鸡欣慰的解甲归田告老还乡。

高力士常年在长安,他又是如何知道高仙芝的呢?

高仙芝任四镇都知兵马使时,每次行军打仗,身边总有精干卫士三十人不离左右,而且个个盔甲鲜明,器宇轩昂,出来进去的甚是夺人眼目。

夫蒙灵察将军手下有一不起眼的门客,叫封常青,是个奴隶出身。他姥爷因在内地犯罪,被发配到此守城门。老人身边就带来了这个外孙,相依为命,打小就教他读书学兵法。那年头识字的人可不多,学了一肚子东西的封常青被夫蒙灵察将军勉强收于门下,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门客,才算是能吃上饱饭。

高仙芝这夺人眼目的一幕,封常青是时时看在眼里,异常羡慕,他觉得高仙芝才真正是强唐武将中的翘楚,无人能望其项背。就梦想着能投在他的麾下,随在身边效力。但封常清的形象却非常差,不但身材细瘦,而且还斜眼跛足。高仙芝见到封常清后,嫌他相貌丑陋,当然不愿接受。第一次失败后,封常清没有灰心,于是再次投书。

高仙芝不胜其烦地说:“我的侍从已够多了,哪里用得着你这样的人?况夫蒙灵察将军待我不薄,我又怎么能夺他的门客呢?”

封常清也是有脾气的人,竟然毫无惧色,在高仙芝面前怒吼道:“我仰慕您,愿意侍奉您,所以没人介绍自己来了,您为什么一定要拒绝呢?只看一个人的容貌,会把人看错的,您还是考虑一下吧。夫蒙灵察将军门下门客众多,少我一人也不会在意的,您手下可是缺我这样的人啊!”

高仙芝虽然欣赏他的勇气,但当时还是没有接受他,这封常清就每天到门口来等候,软磨硬泡死缠烂打的好长时间,高仙芝实在没办法,心一软就把他留在了身边。

打仗封常清不行,可这人最擅长归纳总结,出谋划策,写的一手好文章,高仙芝手下一群武夫,还真没这样的人,也算是无意间给自己身边添了一个智囊。后来更是根据他的建议,演练了适用于高原戈壁的战法锋矢阵。

这不,一年前达奚诸部叛乱,唐玄宗诏令夫蒙灵察出兵平叛。夫蒙灵察就派高仙芝率2000精锐骑兵自副城向北,讨伐叛军。

达奚部族也不傻,得报高仙芝出兵讨伐,自知不是对手,整个部落弃了黑山老营往碎叶城方向逃遁。高仙芝的斥候早就探听了这一消息,大军纵马横插直至绫岭山下,安下大营布下了口袋阵。达奚部族拖家带口,疲于奔命,到达绫岭山下时已是劳顿不堪,人马疲惫,对突然杀出的黑衣陌刀手,顿时慌了手脚。可整个部族老幼都在,哪里敢不拼命,但高仙芝以逸待劳,早就埋伏在此的精锐部队他们又怎能是对手。锋矢阵初试,一个冲锋达奚部就已溃不成军,男人战死后,全族老幼尽被为唐军所杀,惨被灭族。

封常清虽没有跟在高仙芝身边冲锋陷阵,可这一路下来,高大将军是如何谋划,如何动员又是如何相机而动,他是知道的一清二楚。这边战争刚结束,封常清在帐中也没闲着,早已私下写出了捷报。

捷书中详细地描述了行军沿途的地理风貌,井眼、泉水,气候变化,风土人情。大军行军的线路,埋伏的地点,一击制胜的情况和战术,条理分明,细致入微,酣畅淋漓。高仙芝想说的,封常清都周到细致地替他讲了出来,高仙芝看到捷书大为赞赏,马上采用,快马送回了夫蒙灵察将军的帐中。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