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宋玉(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楚世家》·楚襄王·弄臣·宋玉(上)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这里重点提说一下宋玉,宋玉这个人,据说是屈原的学生。当然,屈原大家都知道,楚辞的开风气者,大成者,浪漫主义先河。宋玉也继承了楚辞的这种风格,宋玉在楚怀王、楚襄王时做过官,主要是文学侍从之类的文官,也有一些史家称其为文学弄臣,意指这类人只是单纯的在文学辞赋上有些成绩,对于治国理政毫无建树,甚至妨碍到君王的踏实行政,具有很多批判的意味。

屈原在文学辞赋上颇有成就,但是宋玉等人不然,正如太史公所说,宋玉等人虽然传承了屈原“从容辞令”,但是“终莫敢直谏”,比较起屈原逊色太多。甚至在楚襄王时,辅助襄王中兴的大臣庄辛曾经明确的警示襄王不要整天跟那些弄臣混在一起,耽溺诗酒,贻误国政。庄辛指的就是宋玉等人。

至于宋玉有没有参政过没有见诸于史料,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大体上说,宋玉当生在屈原之后,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颇不得志。

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鳍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宋玉这家伙文辞非常潇洒,冠绝古今,这一段留下了三个有名的典故: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出身卑微,仕途上不能如愿,又生性清高,虽然自命不凡,但是终究是才高命薄,性子又软,只能傍在君王的身边文辞应酬。宋玉这类人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知识分子,甚至可以说是他们的代表,尤其是中国近代文化中的“小资”情调,很是契合。

宋玉常常出入朝廷,在楚襄王身边的机会很多,按说是当朝的红人,理应受到众人的羡慕嫉妒,实际不然,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从朝廷官僚到普通市民都不喜欢宋玉,很多议论,这让襄王很奇怪,问宋玉什么情况,是不是你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坏事?

楚襄王亲自问宋玉,看来这个事情已经传说的不得了了。事实上,大家对宋玉的看法大多是因为楚襄王过多的与这些文学弄臣亲密,懒怠国政,而楚襄王却跑过来问宋玉,就算宋玉明白怎么回事,又能怎么说呢?于是宋玉回答了,回答的超凡绝俗,脍炙人口,简直就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牛的文字,隐喻类比,卓尔不群,直截了当的说明,不是自己得罪了什么人,而是自己雅致高妙,不能被那些世俗人理解,不是自己的原因,是他们的原因。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孤傲特立跃然纸上。

来看看宋玉究竟说了些什么:

襄王很奇怪就问宋玉:先生有什么不检点之处吗?为什么那么多人骂你呢?

宋玉不慌不忙,请认真听我的话,谢谢!最近发生了一件怪事,大街上有人唱歌,流行歌曲下里和巴人,听的歌迷好多,几千人那么多;后来这人开始唱阳阿和薤露这类稍微雅致点的歌,听的人跑了很多,留下来的大概几百人吧;最后又换了歌,唱阳春白雪,这下没想到忽的人都跑掉了,估计还有几十个人在听,再后来他干脆激昂高越的唱,婉转流美的唱,不得了了,都跑光了,几个人在听而已。这说明什么呢?越是超拔高妙的音乐,听的人越少。

再打个比方,这就好像凤凰和鲲鹏,那些小麻雀和小鱼小虾又怎么能理解它们的远大志趣呢?道理是一样的啊。这就好像臣子我,像我这种出类拔萃的人物,怎么可能受到世俗众人的喜欢呢?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