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庄辛(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楚世家》·楚顷襄王·庄辛(1)

楚顷襄王受到猎人的委婉劝谏,雄心勃勃,意欲合纵抗秦,并且有图周之想。其时正是周赧王,周王派人游说劝说襄王放弃了图周的谋划,同时,秦国已探听到楚国要合齐抗秦,于是主动发起对楚国的战争,史称鄢郢之战,楚襄王被迫出奔,驻守陈城。两年后,楚襄王效仿勾践忍辱负重,秣兵厉马重新奋起,一举收复失地,使得楚国有了短暂的中兴。这其中不能不提一个人,便是庄辛。

说到庄辛,太史公笔下并没有收录此人的事迹,但是在一些史料中存留着不少对庄辛的记载,首先来自汉儒刘向的《说苑》,记录了一则关于庄辛的故事,归类“善说”,缘起一首《越人歌》,不过其中透露的有关庄辛的信息值得商榷。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知),心悦君兮君不知。

照字面来看,这首流传下来的楚国风味的诗歌,貌似男女相悦之词,事实上根据刘向的记录,真不是男女情事,别有一番滋味在里面。

这个故事讲的是楚国襄成君(事迹不详)册封受爵那天,身着华服伫立河边。楚大夫庄辛经过,见了他心中欢喜,于是上前行礼,想要握他的手。襄成君忿其越礼之举,不予理睬。于是庄辛洗了手,给襄成君讲述了楚国鄂君的故事,便是《越人歌》。

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带玉剑,履缟舄,立于游水之上,大夫拥钟锤,县令执桴号令,呼:“谁能渡王者于是也?“楚大夫庄辛,过而说之,遂造托而拜谒,起立曰:“臣愿把君之手,其可乎?“襄成君忿作色而不言。庄辛迁延沓手而称曰:“君独不闻夫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于是鄂君子皙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襄成君乃奉手而进之,曰:“吾少之时,亦尝以色称于长者矣。未尝过僇如此之卒也。自今以后,愿以壮少之礼谨受命。“

后人的解读很有意思,说庄辛钦慕襄城君的美貌,意欲“把君之手”,遭到襄城郡的拒绝,于是讲了鄂君子与越人之间尽欢的故事,意思是像鄂君子这么高的社会地位都能与一个普通的船夫交往,您现在还比不上鄂君子的荣耀,我也不是一个寻常的船夫,为什么要拒绝我呢?

于是有人就说这个庄辛是不是同性恋呢?从上面那首《越人歌》的内容和语气看,如果不是有关男女情事还真不太让人相信,山有木兮木有枝(知),心悦君兮君不知。这样的话居然出自庄辛的例举,实在让人意外。因为从相关的记载看,庄辛是楚顷襄王中兴楚国的一个重要谋臣,高瞻远瞩,洞察时势,楚顷襄王败于秦国不得已出奔后,追悔没有听庄辛的劝告,之后重用庄辛等,才有了后来的中兴。按刘向的说法,此庄辛似乎非彼庄辛,刘向这个人记载的很多东西可信性不大,不排除以讹传讹,甚至编造的可能,譬如楚人那个叶公好龙就是刘向对叶公的诋毁。

《楚世家》·楚顷襄王·庄辛(2)

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保於陈城。二十二年,秦复拔我巫、黔中郡。二十三年,襄王乃收东地兵,得十馀万,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秦。

楚国历史上,被外敌入侵境内,且国君被迫出奔的有两次,一次是楚昭王时期,一次便是楚顷襄王时。根据上面太史公的记载,二十一年,郢都失守,二十三年,襄王即收失地,短短的两年时间情势迥然不同,这其中发生了什么?

首先要提到庄辛这个人,庄辛是有眼光的人,他对秦楚相争有着异乎常人的预判,面对秦国这个楚国最强大最危险的敌人,庄辛早就向楚顷襄王提出警示: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为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庄辛很不客气的直言,君王的生活过于奢华了,奢华其实不算是个大问题,关键是君王懒怠行政,亲近弄臣,即位以来专意奢靡享乐,没有丝毫进取之心。当前天下秦国最强,有兼并六国之雄心,而楚国距离秦国最近,秦楚交好尚能避免争斗,况且秦人虎狼之心不可信赖,君王理应做好御敌的准备,不可轻而忽之。

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袄祥乎?“襄王很不满意,听着庄辛的话刺耳,干脆斥责他,先生年纪大了,老糊涂了吧,你说的这么吓人好像咱们楚国要遇到大灾难一样。不要这么危言耸听好吗?

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袄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掩于城阳。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