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应对(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杨家的房子是前几年刚造的新楼。当时由于环保抓得厉害,市面上传统的红砖已经被禁止生产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叫做“灰砂砖”的新型砖,它以适当比例的石灰和石英砂、砂或细砂岩,经磨细、加水拌和、半干法压制成型。市面上的价格比红砖便宜不少。

当年大伙儿都劝杨伟民就用灰砖算了,一块砖要便宜5分钱,造个房子光这一块就要省下好几千!杨伟民死活不同意,他就不喜欢那种手一掰就断的什么“环保砖”。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肯定是好的,结实耐用,防水隔热,哪怕是贵一点也不要紧,他楞是花钱托人找关系,才买了几万块库存的红砖出来。

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是多么的明智!要知道那环保砖为了省料,全部都是空心砖。加上川省这个地方极端气候少,造房子砌的厚度往往为一砖的墙又称“二四“墙,厚度为一砖半的“三七“墙都很少见,像今年的这种情况,那堵墙能管毛用啊!

事实证明,只要屋子里有热源,这房子的保暖性还是可以的,至少大家(哦,还有一群小猪猡)都美美地睡了一个好觉。然而这种美好在起床后就荡然无存了——谁的祈祷也没用。雪还在飘,气温还在降。

冷到了什么程度呢?杨于欢终于理解了”滴水成冰“的神奇之处。早上洗漱后的水泼出去,还冒着热气的水马上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凝结成冰。就连屋子里的东西都不能幸免。除了火炉房,整个房子已经成了一个天然大冰箱,啥玩意儿都冻得结结实实的。

”啧啧,爸妈你们出去可得随时带着手套啊,没看见新闻里头说了,拿手一碰就沾上了皮都要扯掉!“杨于欢叹为观止地说。在经过了之前的难以置信、恐慌以后,发现事情并没有入意愿一般好转,她反而豁达起来,还开起来玩笑。

实际上没有逼到极限,人类的适应能力永远没有上限。昨天就一会儿没打通电话,大家就人心惶惶六神无主,而今天早上再次无法拨通杨于辉的电话后,就连老妈也淡定起来,“肯定是没电了!昨天辉辉就说要停机了……”

的确如此,现在家里头样样都依赖电器,一旦停电所有的东西都罢工,手机也不例外。杨于欢还好,经常在外头跑,习惯性把两万毫安的充电宝充地满满。像杨于辉这种除了家就是公司,基本不出去的人哪里有这种习惯,耗电量超快的苹果机昨天就宣告停摆了。

反正也联系不上,与其忧心忡忡时刻牵挂着,还不如假装大家都很好。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人逼到这份上,只有往好的方面去想。杨于辉是他们的儿子、兄弟,但也是别人的女婿、丈夫还有父亲,在这种时刻,他们只能相信他能够坚持下去,活得好好的。

是的,为今之计,只有努力面对一切难题,好好地活下去。反正冷就冷吧,既然冻不死,也饿不着,那就只有想办法让这种坐困愁城的日子好过一些。

乡下就是这点好,条件是差了点,饿是无论如何饿不死的。农村里哪家家里头不会存上几千斤粮食?秋收下来以后,一年吃的粮食,还有家里鸡鸭猪等牲畜吃的,全部都要留好。这年头只要你是正正经经种地的,还能没粮食吃?说出去要被人笑话死。

杨家有一个“祖传”下来的老粮仓,木头制的,连老爸也说不清是什么时候打的。就放在家里放粮食的屋里,一个粮仓能占半间房,反正据说造房子的时候得把它先安装起来再封门……旧是旧了点,可不受潮不长虫,一口气能装四、五千斤粮食。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