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在他的十二门徒(包括他的弟弟雅各)的支持下,耶稣再次出现在他的加利利老家,一边用他巧妙的、朴素的方式(经常使用比喻)宣扬他所说的“好消息”,一边向南行走。他的讯息是直接而激动人心的:“天国近了。你们应当忏悔。”耶稣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他的教义被人们没完没了地分析,但四部福音书揭示了他传道生涯的精髓在于他对即将来临的世界末日——最后审判——和天国的预言。

在这个可怕而激进的愿景中,耶稣本人作为神秘的半弥赛亚性质的人子将起到核心作用。“人子”是《以赛亚书》和《但以理书》中的一个词汇:“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从他国里挑出来,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那时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要发出光来。”他预见到所有人类关系的毁灭:“弟兄要把弟兄,父亲要把儿子送到死地,儿女要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不要以为我是来为世间带来和平的,我不是来为世间带来和平,而是带来战争。”

这不是一场社会或民族主义革命:耶稣最关心的是末日后的世界;他所宣扬的社会正义更多是在来世而非此世。“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妓女和收税人会在权贵和祭司之前进入上帝之国。当耶稣说旧的律法将不再重要时,他令人震惊地召唤起了世界末日:“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当世界终结时,“人子将坐在他的荣耀宝座上”,所有的民族聚集在他面前听候审判。恶人得永罚,义人得永生。

然而,耶稣在大部分情况下谨遵犹太律法,事实上,整个传道生涯中他都强调他在实现《圣经》预言:“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与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死守犹太律法是不够的:“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入天国。”耶稣并未鲁莽地直接挑战罗马皇帝,就连希律他也不轻易冒犯。如果说《启示录》主导他的传教,那么他为自己的神圣提供了一个更为直接的证据:他是一名医师,他使瘸子正常行走,使死人复生,成群的人聚集在他身边。

据约翰所言,在最后一次访问耶路撒冷之前,耶稣至少在逾越节和其他节日三次拜访耶路撒冷并有两次侥幸逃脱。住棚节期间,当他在圣殿布道时,他被一些人称为“先知”,被其他人称为“救世主”——尽管势利的耶路撒冷人讥笑说:“救世主岂会从加利利出来?”当他同权威辩论时,群众驳斥他:“于是他们拿石头要打他,耶稣却躲藏,从殿里出去了。”耶稣回来过哈努卡节(净殿节),但是,当他声称:“我与父原为一,犹太人又拿起石头要打他……他却逃出了。”他知道拜访耶路撒冷意味着什么。

与此同时,在加利利,被安提帕斯抛弃的阿拉伯妻子从马卡鲁斯的监牢逃到她父亲阿雷塔斯四世的王宫。阿雷塔斯四世是纳巴泰最富有的国王,著名的卡兹尼神殿和“玫瑰红”城市佩特拉的皇家陵墓就是他建造的。阿雷塔斯对此等侮辱极为震怒,他武装入侵了安提帕斯的公国。希罗底先是害死一名先知,现在又引发了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战争。安提帕斯在这场战争中败北。罗马盟国间是不允许发动私人战争的:在卡普里岛享受晚年放荡生活的提比略皇帝虽然被安提帕斯的愚蠢行径所激怒,却仍然支持他。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