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页(1/1)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 Page 115-----------------------

常与谢多夫会面。他借助于一个伪造的洪都拉斯护照潜入苏联,在高尔基市 师范学院策划了恐怖行动,拟定于 1936年5 月1 日在莫斯科动手。他谋杀斯 大林的计划之所以破产,是因为在此之前他被捕了。奥利别尔格没有解释, 他怎么凭借一个中美洲国家的护照和上面的旅游签证,谋取到高尔基市师范 学院的工作,是谁帮助和利用了他。另外,他谈起话来爽快热情,不像是犯 人认罪,倒像是讲述与己无关的故事。这是当时他被一些听众认为是内务部 安插的奸细的一个原因。 贝尔曼—尤林详细叙述了1932年 11月他与托洛茨基及其侍从在哥本哈 根会见的情景。他供认说,托洛茨基亲自派他在共产国际的大会上刺杀斯大 林,但由于他未能搞到参加共产国际第八次全体会议的入场券,因此阴谋失 败。且不说后来证明他与托洛茨基的会见是捏造的,会见情景是内务部帮助 他编造的,就是得不到一张入场券的说法,也颇令人怀疑。人们不禁会问, 机构严密庞大的反革命阴谋集团既然能把尼古拉耶夫派进戒备森严的斯莫尔 尼官,为什么竟然连张会议的入场券也搞不到呢? 纳·卢里耶是个外科医生。他交待说,托洛茨基派他到苏联来谋杀伏罗 希洛夫。为了完成这项阴谋恐怖行动,从 1932年9 月到1933年春,他和另 外两个同伙带上手枪,到伏罗希洛夫经常经过的伏龙芝街一带散步以等待下 手的时机。因为伏罗希洛夫的汽车跑得太快,他们便作罢了。此后纳·卢里 耶被派到车里雅宾斯克,试图在卡冈诺维奇和奥尔忠尼启则视察该市和参观 工厂的时候,向他们下手。可是,他也未能等到这样的机会。后来,纳·卢 里耶又被派到列宁格勒刺杀日丹诺夫。他计划在五一节游行时实施他的计 划。可是,因为他所参加的游行队伍离检阅台太远,所以未能得手。请看, 阴谋集团竟把如此重大的谋杀行动的成功希望寄托于侥幸等来的机会上。 莫·卢里耶与纳·卢里耶同姓,但不是兄弟。他供认说,他从托洛茨基 和季诺维也夫两方得到了进行阴谋活动的指示。 捷尔—瓦加尼扬供出了格鲁吉亚的所谓阴谋分子奥库贾瓦等人,以及他 和他的好友洛米纳泽等人的关系。当他涉及到斯米尔诺夫时,遭到了后者的 反驳。斯米尔诺夫又一次站起来请求法庭将他不承认自己有罪的话记录下 来。 最后一名受审者是弗里茨·达维德。他供认他是被托洛茨基和谢多夫派 来实施两个谋害斯大林的具体计划的。一个计划是在共产国际执委会会议上 刺杀斯大林,另一个是在共产国际的大会上。像阴谋集团其它许许多多的经 过精心策划的计划一样,这两个计划也破产了。前一个计划破产是因为斯大 林没有出席共产国际执委会会议,后一个计划破产是因为达维德未能靠近斯 大林。 以上就是愚蠢的阴谋集团的众多愚蠢的阴谋分子的种种愚蠢的阴谋计 划。不但实施阴谋的一方是愚蠢的,破获阴谋的一方竟然也没有在预谋现场 将阴谋分子抓住,事发后也没有获得阴谋分子的罪状罪证。不但刺杀所用的 武器、器械和伪装物品等一件没有获得,连一个记载计划、指示之类的字条 一类的东西也没有得到。世界上竟有这样的阴谋恐怖集团和如此的审案定案 的审判! 如果维辛斯基先生还活着,他会说:虽没有物证,但至少有被告的口供。 那么,让我们看一看霍尔茨曼在法庭上的口供和 “布利斯托里”饭店的奇谈 吧。

----------------------- Page 116-----------------------

霍尔茨曼确实曾是一个地位不高的托洛茨基分子,是斯米尔诺夫的朋 友。他是继奥利别尔格之后受审的,他受到斯米尔诺夫一身正气的影响,改 变了过去完全认罪的态度,声明自己虽是托洛茨基组织的成员,转达过托洛 茨基的意见,但并不赞成他关于恐怖行动的观点,也没有参与恐怖行动。法 庭和检察长虽然对霍尔茨曼的态度转变极为不满,但使他们感到欣慰的是, 霍尔茨曼至少没有否定原来赋予他的托洛茨基的特使的角色。可是,正好在 这一点上,公开审判出了一个大纰漏,它当时几乎戳穿了整个公开审判的西 洋景。 霍尔茨曼供称,1932 年 11 月他因公到柏林出差时,与托洛茨基的长子 列夫·谢多夫见面,将斯米尔诺夫托他转送的文件和以后联系的密码交给了 谢多夫,让他转交托洛茨基。第二次碰头时,谢多夫建议霍尔茨曼一道去见 住在哥本哈根的托洛茨基。霍尔茨曼表示同意。为了保守秘密,不招人耳目, 二人商定分别前往。两三天后,霍尔茨曼坐火车到达哥本哈根,下车后径直 到约定会面的布利斯托里饭店。在饭店的前厅碰到了谢多夫,接着去见了托 洛茨基。托洛茨基对他说,必须除掉斯大林,必须挑选合适的人去执行这一 任务。 霍尔茨曼的供词见报后,托洛茨基立即声明供词是伪造的谎言,并通过 外国新闻社要求苏联的法庭询问一下霍尔茨曼,他进人丹麦时用的是什么护 照和护照上的身份和名字。维辛斯基作贼心虚,懂得霍尔茨曼的供词是经不 起调查的,而且他知道丹麦当局对出入境的外国人进行检查和登记的制度。 但是,霍尔茨曼从哥本哈根带回来的托洛茨基的密令,是阴谋集团恐怖行动 藉以成立的基础,是不能允许否定的。于是,维辛斯基和法庭对西方新闻界 的质询采取了不予理会的态度。当时,苏联实行新闻封锁,苏联人民是不了 解这一争执的。霍尔茨曼带着这样的供词于 1936年8 月25 日,与其他被告 一齐被枪决,含冤去世。 这一案子似乎成了“死无对证”的案子。但是,丹麦政府的官方报纸《社 会民主》于 9 月1 日刊登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布利斯托里”饭店早在1917 年就拆除了。而霍尔茨曼却在这样一个已根本不存在的饭店进行他的间谍联 络活动!这一消息由世界各大新闻单位转载及随之而来的向苏联政府的质 疑,使苏联当局十分难堪。苏联当局面对事实陷入了窘境,便制造出一个补 救的说法:霍尔茨曼与谢多夫会面的地点是布利斯托里咖啡馆,它距离霍尔 茨曼下榻的叫另外一个名字的饭店不远。可是,这一说法与霍尔茨曼的供词 不符。 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琼组织了一个调查托洛茨基的罪名的民间小组。 这个小组仔细研究过 “哥本哈根”事件后得出结论说,霍尔茨曼没有在那里 与谢多夫会面,也没与他同去见托洛茨基,霍尔茨曼没在哥本哈根见过托洛 茨基。该小组查明,在 1932年 11月23 日至12月2 日期间,即托洛茨基在 哥本哈根的那些日子里,谢多夫根本不在也不可能在哥本哈根,其主要证据 有两条:一条是当时在柏林高级技术学校学习的谢多夫的成绩册、有校方签 字盖章和教师签名的考卷、注有日期和签字的考勤簿。它们证明托洛茨基在 哥本哈根时他的儿子一直在柏林考试。另一条是谢多夫给父母写的家信。这 些家信证明 1932年 11月23 日到12月3 日,谢多夫一直在柏林。其中一封 是他父母即将离开丹麦时他写的一封信: “尊敬的父母,你们在距离柏林总 共只有几小时路程的地方还能呆一天半,可我不能前来看望你们!德国人不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