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页(1/1)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 Page 44-----------------------

o科萨列夫当时是联共 (布)中央委员、共青团中央总书记。 0 《关于所谓的“莫斯科中心”案》,第69 页。 0 《关于所谓的“莫斯科中心”案》.第72 页。 O 稷关于所谓的 “莫斯科中心”案》,第74—75 页。 ④哎关于所谓的 “莫斯科中心”案》,第76 页。 o③ 《关于所谓的“莫斯科中心”案》,第77、78 页。 o⑤O 《关于所谓的“莫斯科中心”案》,第81 页。 ③尤里·费臭法诺夫: 《恢复事实真相),载(苏)《消息报》1988年 6 月3 日。 o 《关于所谓的“莫斯科中心”案》,第84 页。 o笆大恐怖》,第 58 页。 @罗·伊·麦德维杰夫: 《让历史来审判》上卷,北京1983 年版,第 263 页。 ① (苏)《真理报)1985年 “月24 日,见 《大恐怖》第58 页。 @亚历山大·奥尔洛夫, 《斯大林市反秘史D,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 版,第 6 页。 o 《赫鲁晓夫回忆录》,北京1988年版,第 18页。

----------------------- Page 45-----------------------

第二章并不平静的一年 共产党人,不愿遭到突然袭击,他们不能期望旧世界会自己离开舞台, 他们看到旧制度是在用暴力保卫自己,因此共产党人向工人阶级说,准备以 暴力回答暴力。 ——斯大林

----------------------- Page 46-----------------------

1.谁是障碍? 1935年:月,审判结束后,基洛夫事件的旋风似乎吹过去了。天空放晴, 春风吹来,田野上的拖拉机声和工厂的机器声重新获得了原来的音韵,人们 似乎可以歇舞升平了。被打成基洛夫事件罪魁的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被押 到了监狱里,也似乎找到了一个安静的归宿。其实,这只是一场更大的风暴 即将来临前的沉静。掀起风暴的一方要积蓄力量,进行准备,将受到风暴摧 残的另一方也并非可以得过且过。 历史已经证明,基洛夫事件是苏联 30 年代推行的恐怖镇压政策的开场 战。藉口这一事件而制定的政策和采取的行动,确实起到了蒙蔽和鼓动群众, 震慑党内外正确力量的作用。 当时,广大党员群众无限信任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但对某些人借用党 的名义实行错误的甚至是罪恶的政策缺乏警觉,缺乏经验,把对党的信任轻 易地赋予他们。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社会的局限性,党和人民没有去想也没 有想到党的领导中会出现复杂的情况,没有想到也不善于识别真假列宁主 义。不过,即使在这样的时候,也并非所有的人都拥护错误和罪恶的政策。 虽然当时人民处于高压政策之下,但依然可以看到党内外公开和隐蔽的反 抗。有普通群众的直觉的不满和反抗,所谓低层次然而反映人民真实意志的 反抗。有党的高层领导中代表正确路线的人反对错误路线的斗争。此外,还 有历次政治运动的受害者阶层的沉默的对抗。 在普通群众对恐怖政策的不满中,表露明显的是青年人。第二次世界大 战德国侵犯苏联时,斯摩棱斯克州的秘密档案被德国人缴获,后来落到了西 方。从档案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情绪。从这种并非全部正确的情绪中,可 以看到人民对镇压反对派的态度。 在一次共青团的讨论基洛夫被害事件的会议上,一个共青团员说: “基 洛夫被杀害后,便允许粮食自由买卖;要是斯大林被杀害,便会解散所有的 集体农庄,”有一个身为校长的共青团员说: “列宁在他的遗嘱中写着,斯 大林不能够作党的领导人。”另外一个教师责备斯大林把党变成了监视人民 的宪兵。档案中还有一份报告谈到一个9 岁的少先队员曾喊过: “我长大了 要杀死斯大林。 还有一个 11岁的学生说:“他们杀害了基洛夫,但愿他们 现在杀掉斯大林。”有的人公开对基洛夫事件后的政策表示怀疑,对反对派 表示同情。有一个工人共青团员说: “对季诺维也大的诽谤已经够了,须知 他为革命做的事是很多的。”有一个做宣传工作的共青团员断然否定季诺维 也夫参与了基洛夫案件,他把季诺维也夫称为 “一个受人尊敬的领导,一个 有教养的人”,还有一个共青团的指导员 “公开维护季诺维也夫的观点”。 “ 在党和国家的高层领导中,恐怖镇压政策受到了古比雪夫、奥尔忠尼启 则、埃努基泽、克鲁普斯卡姬等党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抵制,也受到 了高尔基等著名的党外人士的异议。这一点明显表露是1934年 12月政治局 研究镇压原反对派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借基洛夫事件一举消灭反对派的 企图受到有力的抵制,从而使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避免了被消灭的命运。 党内一大批高级领导人,虽然在20 年代追随斯大林,对托洛茨基、季诺维也 夫、加米涅夫、布哈林、李可夫、皮达可夫等列宁的战友和学生进行过错误 多于正确的批评,参与了斯大林与他们争夺权力的斗争,不适当地给他们扣

----------------------- Page 47-----------------------

上了左倾和右倾反对派的帽子,进行了无情的打击,从而在政治和组织上与 斯大林站在一起;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他们与斯大林完全一样。他们经受过 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考验和列宁主义的教育,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具有坚 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坦荡的革命胸怀,他们与布哈林、季诺维也夫等反对派 领袖人物的分歧属于党内政治思想分歧,井未掺杂个人恩怨。他们把自己与 反对派成员的关系看成是与党内犯了错误的同志的关系。由于他们把党和人 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忠诚正直,因此经过1929—1933年的强制集体化和加 速工业化特别是 1932—1933年苏联的大饥荒,对斯大林推行的路线并非心悦 诚服。他们对强制集体化以来的许多政策有看法,反对无情的党内斗争,主 张实行有利于团结和稳定的政策,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来。这一正确 路线的代表人物是在党内享有崇高威信,在1934年 1月党的十六大上得票最 多的基洛夫,以及古比雪夫、奥尔忠尼启则、叶努基泽、波斯蒂舍夫、丘巴 尔、柯秀尔等党的领导人。在党外最有影响的人是高尔基。 因此,要肃清党内的原反对派和新的反对势力,就必须清除党内尤其是 党的领导机构中反对恐怖政策的势力。于是,以基洛夫事件为借口镇压原反 对派,又以消除镇压反对派的阻力为借口,清除 “包庇”反对派和反对恐怖 政策的势力。再以清除反对恐怖政策的势力为保障和动力,加强对原反对派 和新反对派势力的镇压,形成了一条互为因果关系的锁链。在这条锁链中, 基洛夫事件不是最初的环节,消灭反对派也不是最后的环节。1935年:月审 判后,对党内反对恐怖的力量的打击接瞳而至,主要表现为古比雪夫的神秘 去世、克鲁普斯卡姬受到压制、叶努基泽的下台和高尔基的去世,以及老布 尔什维克协会和前苦役流放犯人协会的被解散。 卅努基泽是斯大林的老朋友和老同事。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兰娜回忆 说:“我父母常和朋友们一起到南方去度假,有时和我母亲的教父阿·素·叶 努基泽同行,他是我们全家的好友。有时和阿·伊·米高扬、伏罗希洛夫或 莫洛托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一同去。”②叶努基泽与斯大林的友谊和他在 党内的地位可以从十六大期间的一幅照片看出来。这幅照片上共有8 个人。 前排从左至右是奥尔忠尼启则、斯大林、莫洛托夫和基洛夫,后排从左至右 是叶努基泽、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和古比雪夫。可是,正是这位斯大林 的好友和19世纪90 年代就参加革命运动的老革命家叶努基泽,成了斯大林 继基洛夫事件后第一个打击对象。斯大林不能容忍对他的路线、政策和意志 的抵制和反对,即使是最亲近的朋友也不例外。他被迫进行了自我批评。1935 年 1月16 日,他在《真理报》上发表了占据半个版面的文章,对自己在百科 全书等书籍中有关格鲁吉亚布尔什维克活动的提法进行了自我批判,承认夸 大了他个人在外高加索革命运动中的作用。 老一代革命家都知道,叶努基泽是外高加索最早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人之 一,是了位忠诚、谦虚的不计个人名利的人。他在自己的回忆录 《布尔什维 克的地下印刷所》一书中,如实地记述了外高加索一些早期革命事件。但是, 从当时官方的观点看,这样的如实记载则是亵读神明,败坏领袖名誉。比如, 他在书中说,19 世纪 90 年代梯弗里斯 (第比利斯的旧称)社会民主组织的 领导人是西尔韦斯特尔·吉布拉泽。这个人后来成为一个顽固的孟什维克, 而斯大林不过曾是此人的一个普通助手。这样叙述当然损伤作为 “领袖”的 斯大林的尊严。叶努基泽在压力之下所作的自我批评采取了回避事实、谴责 自己的方式。这样的自我批评等于承认贬低了党的领袖斯大林在外高加索革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