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页(1/1)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 Page 36-----------------------

到很突然。他当时就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如下: “现在(12月 16 日晚7 时半)莫尔卡诺夫同志和一组契卡来到我家, 正对我进行搜查。 “斯大林同志,我老实对您说,自从遵从中央委员会的指示我从库斯塔 奈回来,我没有做过一件我要向党。向中央委员会、向您本人隐瞒的事,也 没有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写过这样的一个字,产生过一个这样的念头。我只 想着一件事:怎样赢得中央委员会和您本人的信任,怎样使您让我工作。 “除了陈年档案材料(都是多年前包括我作为反对派的年代积累起来的 东西)外,我这里什么也没有也不可能有。 “我对党,对中央委员会,对您本人,是没有任何罪过的,我用只有对 一个布尔什维克来说是神圣的全部东西向您起誓,以对列宁的怀念向您起 誓。 “我甚至无法想象得出,什么东西可以引起对我的怀疑。我恳求您相信 以上的老实话。我的内心在震颤/②季诺维也大的这封信上所谈情况与内务部 门所掌握的情况是相符的。它们说明,季诺维也夫对党是诚实的,是无罪的。 他的信由雅哥达呈交斯大林,但没有回音。 “莫斯科中心”案结案不久,在1935年2 月3 日,副内务人民委员阿格 拉诺夫在内务部的工作会议上谈到基洛夫被害案的侦查过程时说: “我们未 能证明,莫斯科中心了解对基洛夫同志采取恐怖行动的准备情况。”⑤他的 话说明内务部根本没有关于季诺维也夫等参与谋害基洛夫的任何材料。 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和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在 《关于所谓的“莫斯 科中心”》一文中是这样说的: “1934 年 12 月,逮捕季诺维也夫、加米涅 夫等该案被告的根据是根本不存在的。对他们的逮捕是实施下述预谋的开 始,即利用基洛夫的被害事件,从政治上败坏并从肉体上消灭前反对派成员, 给他们加上组织、准备和实施上述罪恶行动的罪名。”@根据该文所说,逮 捕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等人的根据是杀人凶手尼古拉耶夫曾是季诺维也夫 分子。这一说法是斯大林提出的。两年后,斯大林的这一说法得到了布哈林 的旁证。1937年 1 月 13 日布哈林与拉狄克在中央委员会举行对质,斯大林 在场。布哈林说,在基洛夫被害的第二天,斯大林把他和《真理报》编辑八 ·梅 利斯叫去,对他们说,凶手尼古拉耶夫是个季诺维也夫分子。斯大林对此未 予否认。退一步说,即使尼古拉耶夫确曾是季诺维也大分子,在缺乏证据的 情况下,也不能机械地推论说,整个季诺维也夫反对派及其领袖都参与了对 基洛夫的谋杀。但是,既然斯大林说了,内务部、检察院和最高法院便予以 忠实执行。叶若夫后来在联共 (布)中央1937年2—3 月中央全会上谈到了 斯大林在决定立案和办案方向上的作用。他说: “基洛夫同志被害后进行侦查时,能不能揭露出托洛茨基一季诺维也夫 中心呢?当时就揭露出来?能够的,但没有揭露出来,错过了机会。我本人 在这方面也有过错,他们有点瞒过了我,欺骗了我,我没有经验,我当时还 没有感觉到。 “首先,是斯大林同志开始的。我现在记得,当时斯大林把我和科萨列 夫卿q 去说: ‘到季诺维也夫分子中去寻找凶手吧。,我应该说,当时契卡 们对这一点是不相信的,他们为防万一,把自己禁铜在一个地方,按照别的 线索,按照外国插手的线索去搞,或许那里会突然出现什么东西吧。 ·J 刀·

----------------------- Page 37-----------------------

“我觉得,并非偶然的是,起初我们与契卡们的相互关系,契卡与我们 监督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当紧张的,侦查人员不太愿意向我们展示,不愿 意展示侦查到底是怎么进行的。斯大林同志不得不对这一案件进行干预。斯 大林给雅哥达挂了电话,对他说: ‘您要当心,我们要打嘴巴的’。”惕叶 若夫在讲话中透露,当时内务部秘密政工局局长等人不听斯大林的指示,自 行其是,于是中央委员会派叶若夫监督内务部的工作。但内务部的许多人员 不愿意接受这种监督和干预。叶若夫在讲话中把当时未能彻底揭露托洛茨基 一季诺维也夫中心的原因归咎于他们。 正是由于斯大林的指示,叶若夫卖力的贯彻,加之当时任苏联总检察院 副检察长的维辛斯基、特别重大案件的侦查员 A ·舍伊宁,以及内务部的最 高法院的头头的协助,才炮制出所谓的 “莫斯科中心”案。 1934 年 12 月份,在列宁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对前季诺维也夫反对派成 员进行大逮捕以后,立即按照他们参与杀害基洛夫的基调开始了秘密审讯。 审讯中使用了非法的手段。内务部的侦查员们经过一个多月的顽强战斗,首 先迫使巴卡耶夫屈服,接着还有F ·萨法罗夫等人。 不论在任何国家,对于真正的或虚构的阴谋集团,打破缺口,即首先摧 毁一人或数人的反抗,然后波及其余,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巴卡耶夫 和萨法罗夫就是这样被打开的缺口,尽管 “莫斯科中心”是虚构的。一个曾 参加 “莫斯科中心”侦查工作的名叫乃·德米特里耶夫的人,在1937 年 8 月7 日给叶若夫邀功请赏的信中,自我炫耀地谈到了他迫使巴卡耶夫交待的 功劳。他说,是他在 1935年想办法让巴卡耶夫作出了交待,从而解决了季诺 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被提交法庭审判的问题。而巴卡耶夫的供认具有极重大的 份量。 1935年:月 16 日公布的苏联检察院的通告说: “·49 · )根据这些材料,其中,包括巴卡耶夫揭发季诺维也夫、叶甫多基莫夫、 加米涅夫和费奥多罗夫参加地下的反革命的 ‘莫斯科中心’的供词,以及萨 法罗夫向侦查部门提供的一系列关于上述人员迄至最近的地下反革命活动的 事实的供词,把对季诺维也夫、叶甫多基莫夫、加米涅夫,费奥多罗夫提出 起诉的案件转交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审理/0 当时的审讯记录也证明,巴卡 耶夫确实交待说,前季诺维也夫分子进行反苏活动,是个反革命组织,有一 个领导中心等。但是,交待中没有任何有关领导中心存在和进行反苏活动的 事实材料。 内务部在巴卡耶夫身上打开缺口之后,立即扩大战果。当然,不是让侦 查员们调查根本不存在的事实,而是把巴卡耶夫的口供作为季诺维也夫分子 参与杀害基洛夫的证据,用威胁、恫吓、欺骗和挑拨离间的手段使被告们交 待,甚至以党需要他们交待的名义骗取被告的口供。1935年2 月3 日,阿格 拉诺夫在内务部的工作会议上谈到侦讯的方法时不元自豪他说,他们摧毁敌 人的方法是想办法使被告们互相冲突,互相怨恨。按照他的说法,这样做的 原因,是因为被告经过几十年的反党斗争,已经抱成一团,是一些顽固不化 的两面派,经验丰富的骗子手。他说,要在被告中制造矛盾是非常艰难的, 但是内务部做到了这一点,使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叶甫多基莫夫、萨法 罗夫、戈尔舍宁等人确实发生了互相冲突。 比如,1935年 1 月 10 日审问加米涅夫时,侦查员反复对他说,季诺维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