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徐统当即对身边的人说:“这孩子恐怕有霸王之相啊。”

苻坚长到八岁的时候,居然主动向苻洪提出求师读书,苻洪又惊又喜地说:“我们这些戎狄部族世代只知喝酒,你小小年纪却要求读书,真是太好了。”便欣然满足了他的要求。

苻健入关的一天晚上,忽然梦见一个身穿红衣,头戴红冠的使者,自称天神所派,命他封苻坚为龙骧将军。次日苻健便拜年仅十三岁的苻坚为龙骧将军,并流着泪对苻坚说:“你的祖父当年就曾接受过这个封号,如今我把这个封号授给你,望你好自为之。”此时尚且年少的苻坚挥剑捶马,举止威严,手下的士卒们都为之叹服。(苻坚以龙骧起家,成就了一番事业,而最后却又因为“龙骧”而身败,不知道这只是巧合,还是命运特地的安排。关于这一点,我们到后面再说。)

当暴君苻生在宫中肆虐,满朝大臣度日如年的时候,人们都把获救的希望寄托到了苻坚和他的哥哥苻法身上。苻坚在几年之内南征北战,得到了不少英豪的支持和帮助,他在收编了昔日姚襄的羌人部众之后,力量进一步壮大起来。原来姚襄的参军薛赞、权翼便私下里向苻坚提议说主上暴虐,应该早作打算。苻坚深以为然,便向身边亲信尚书吕婆楼讨教,吕婆楼立刻向苻坚推荐自己的门客王猛。苻坚在他十九岁的这一年见到自己一生最为得力,也是最举足轻重的助手和朋友。王猛之于苻坚,和张宾之于石勒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用苻坚自己的话说,就是“如刘玄德之遇诸葛孔明也”。

知己是彼此的。王猛也等到了自己一生所等待的人,这个出身寒门的汉人在年轻时靠着贩卖簸箕谋生,在风雨颠离的日子里博览兵书,并且显出不凡的见地,与苻坚惊人相似的一点是,他也被徐统评价为命世之才。天下大乱,他没有在众多林立的政权中谋取个一官半职,却一个人遁入西岳华山,与世隔绝。不过值得提出的是,王猛并不是一个信奉老庄、崇尚出世的隐士。对于他的隐居,我觉得《晋书》中有一段话评论得相当精彩,就是“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王猛的遁世,只是因为没有碰上他的“明主”。所以当桓温入关时,他会兴冲冲地来到大帐之中,面对东晋权臣桓温纵论天下,谈笑自若,就连桓温也被他的一句问话说得哑口无言。东晋的现状令王猛失望,他拒绝了桓温的盛情邀请,留在了“戎狄横行”的北方。

(王猛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似乎无可厚非,没有人会指责他什么,但若拿当时人的眼光看,至少根据王猛前前后后的所作所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汉奸。说“胡汉交融”,那是后来的事,那时的一句“流行语”可是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事实上像王猛、张宾这样的人不是没有民族观念,但他们秉持的绝对不是那种狭隘的民族观念,或许他们这些出身寒族,在汉人集团里根本没有任何地位的人最终进入胡人的政府,是出于一己之利,但其客观效果却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北方的安定。有趣的是,这样的汉奸较多的两个时期,即石勒时期的后赵和苻坚时期的前秦,正好是十六国中最为安定的时期,包括后期北魏的兴起和统一北方,“汉奸”的功劳亦不可没。)

由于苻坚在朝中威望颇高且手握兵权,苻生尽管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已经杀了不少的旧臣皇亲,但还没有敢动苻坚兄弟。

然而到了前秦寿光三年(公元357年),苻生的残暴越加肆无忌惮。

有一次苻生忽然梦到大鱼吃蒲叶,醒来后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因为“蒲”通“苻”。渐渐地长安城里开始流传一首童谣:“东海大鱼化为龙,男便为王女为公,问在何所洛门东。”(当时苻坚封号是东海王,又任龙骧将军,府第就在洛门以东,这谶语说的就是苻坚要变天的意思。)苻生环顾朝中,却认为这个鱼一定是应在侍中、太师鱼遵身上,竟下令将他满门抄斩。苻坚兄弟见此情景,也开始暗自提防了。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