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袁绍在洛阳的兵力虽然不及董卓,然而袁家世代为相,在河北地方振臂一呼,便可召集十万乃至二十万的兵力,确实是个危险对手。但是,袁绍察知不妙逃走了。

董卓的目光便落在曹操身上。曹操也越过了层层封锁,逃回东方。此事前文已述。

袁、曹二人能够侥幸逃脱,固然是幸事,然而却使得洛阳城中的人马尽数落入董卓之手。只不过,此时的董卓依然谈不上高枕无忧。

作者曰

《三国演义》中说,应何进之召率兵赶来洛阳的董卓,身份是西凉刺史。实际上董卓是当年四月被任命为并州(山西省太原市)牧的,只是不能确定是否已去赴任。因为前一年董卓曾拒绝出任少府。少府乃是公卿,官位极高,主司宫中的衣锦、宝物、珍膳等诸般事务,但说到底这终究是个虚职。董卓在陕西、甘肃两省拥兵自重,手下有二十万大军,对此虚职自然不屑一顾。——部下念及余恩,牵挽臣车,使不得行。董卓恬不知耻地以此为借口,拒绝赴京上任。征调董卓出任并州牧,当然也是朝廷的意思。董卓在西北一带坐拥重兵,威胁中央,朝廷想把他调离他的大本营。

这次的任命,董卓也拒绝了吗?若是拒绝了,何进征召之时,董卓便该身在凉州(现在的甘肃省武威)一带。笔者曾自北京出发,坐了近四天的火车,方才到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从武威至洛阳,即使是快速列车,也要一天半的时间。二世纪时的人马调动,没有三十天恐怕是到不了的。何况,何进的密使自洛阳赶来传令还需一些时日。

因此,想必如《后汉书·董卓列传》所载,董卓以为天下将乱,率小部队在上任地点附近,观望形势。如此,他才得以火速抵达洛阳。然而,他手中只有很少的兵力,二十万大军远在西北,仓促之间不可能征调来京。但都城情势紧迫,亟须显示兵力雄厚,可他却拿不出那么多兵马。因此,董卓只有施展谋略,将自己手中的三千人马于夜间悄悄潜出城外,再于翌日大张旗鼓入城。

关于此计,《后汉书》如是写道:“洛中无知者。”确实施展得十分巧妙。董卓的军队杀了所有的宦官后举兵进入京师。他的军队中有不少藏族士兵,丁原、吕布等人的部队里也有许多蒙古族士兵。从这个意义上看,与其说《三国志》是中原争霸的作品,不如说它是呈现了亚洲全貌的鸿篇巨制。在此作品中,既有大漠氛围,又有水乡情绪,读者尽可以陶醉在历史的雄浑壮阔之中。

铁骑入白波

“看错了吗?”起初陈潜这样想。他看到的那个人,和在巨鹿城中太平道本部见过的一人实在很像。那人叫韩暹,地位很高,不过不是本部的高官,而是地方上“方”(军团)的渠帅,偶尔会来本部商议事务。毕竟不常见面,也许是自己认错了吧——陈潜本来还这样怀疑,但再次照面时,直觉告诉他:“是此人没错。”看那人眨眼时眼角的余光,必是韩暹。

他还真是胆大包天!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