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页(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具体的指示只有这一句。信虽然没有封上,陈潜却无法读懂,因为都是横写的天竺文字。直到这时候他才知道,原来少容能写天竺文字。

陈潜怀揣书信,来到白马寺。在寺内石板路的十字道口,带路的小僧指着左侧的小道说:“施主这边请。”小僧的口音很独特。他是异国人,口音相当明显。三年前路过白马寺的时候,陈潜没有注意到如此浓郁的异域风情。可能因为那时马元义被处极刑,陈潜也身处旋涡之中,无暇他顾。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少容说的话。陈潜的脑海里忽地浮现出少容的身影。他不禁垂下了头。塔影依依,延伸到石板道旁。然而,塔影尽头处,忽地显出尖锐的形状。这让陈潜不禁打了个寒战。因为塔顶变细了,影子当然也跟着尖锐起来。但在陈潜的眼中,却感觉那影子像是闪着寒光的利刃。引路的小僧赤脚穿着木屐,每走一步,打在石板路上的木屐都会发出咔嗒咔嗒的响声。陈潜听到足音,终于回过神来。这声音仿佛是在提醒他,此刻他正在白马寺中,即将拜访支英。

古城洛阳至今依然有白马寺的遗迹。《洛阳伽蓝记》记载,白马寺坐落在西阳门外三里御道的南面。这里说的西阳门,是魏晋时期的名称,东汉时期叫雍门。当年白马寺位于洛阳西郊,现今的遗址却在洛阳市郊的东北。并非白马寺移动了位置,而是洛阳城区发生了变迁。隋炀帝在白马寺西南十公里处建造了新都,现在的洛阳市即是其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新旧洛阳是隔着白马寺建造的。

据说东汉明帝某天晚上梦见一位金色神人,身披万丈光芒,自空而降。神人身高一丈六尺,可见那是个梦相当清晰。

第二天,明帝命人解梦,得知此神可能是西方的胡神,于是遣使去求胡神之法,也就是佛法。使节蔡愔携摄摩腾、竺法蓝两位天竺僧人一起回到洛阳,用白马驮回四十二章经和释伽的佛像。于是明帝下令建造白马寺,这是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的事。

相传这是佛教首次传入中土,不过实际上西域的佛教信徒在这之前就与中国有往来,所以非正式的传入更早一些。但即使在佛教正式传入一百二十多年后,也就是灵帝中平年间,信奉佛教的依然只有来自西域的月氏国人。直到东汉末年,由于三国战乱,佛教才在汉族中逐渐兴盛起来。大约只有身处乱世之中,人们才会热衷于宗教信仰吧。

陈潜一步重过一步,不过他穿的不是木屐,而是鞣皮制成的鞋子,没有什么响声。作为五斗米道的领导层,此刻行走在佛教寺院内的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不久的将来,佛教会在中土迎来辉煌的全盛时代。

“就是这里。”带着西域口音的小僧边说边行了个礼。

他们在一座蓝灰色砖瓦砌成的低矮小屋前停下。白马寺的构造与天竺的寺院大致相同。寺内矗立着大大小小的舍利塔,住宿用的僧院杂乱无章地分布着,其特色是没有总体的统一性,在不起眼的地方建有佛堂和僧院。眼前出现的小屋,便像草庵一般隐藏在大树下,丝毫不引人注目。

“能进去吗?”陈潜问。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