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节(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邹衍还提出了天下分为“大九州“的地理学说,成为我国古代具有“海洋开放型地球观“的第一人。在我国古代的宇宙论中,“盖天说“和“浑天说“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盖天说认为“天象盖笠,地法覆盘“,浑天说则认为“水(海洋)“不仅载着“地“,同时也撑着“天“;盖天说出自内陆,浑天说源于海洋。邹衍的“大九州“说就是受浑天说的启发而创立的。

邹衍说:“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邹衍认为战国时期儒家所谓的“中国“(指华夏族聚居的中原地区)并不是世界的全部,当时的全中国(指战国七雄疆土的总和)名叫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另有九州,也就是大禹治水时所序列的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像赤县神州这么大的州全世界共有九个,每一州的周围都有大海环绕,这个州里的人民与其他州不能由陆路连接相通往来,这样儒家所谓的“中国“只不过是世界的八十一分之一而已。这个说法不是考察来的,以当时的交通、通讯条件也是无法考察的,而是邹衍推断出来的。

这个“大九州“论,已大致符合今天世界大洲的景况。邹衍对古代地理学有相当大的贡献。邹衍在距今二千三百多年前就预言了大洲和大洋的存在,这比欧洲学者对地球作出相似的预测早了近一千八百年。邹衍的大九州说虽然是建立在主观推测的基础上,缺乏严密论证和科学判断,但是在当时对中国以外的地理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无疑是突破了人们狭隘的地理观念,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激发了人们探索域外的热情。他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中国和世界地理的知识和推测,认为中国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此说之形成,与齐国东临大海不无关系,因为当时已与朝鲜、日本等国有了往来。胡适曾在其《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大为赞叹阴阳家的这一地理观念。

阴阳学家还有一大贡献,就是天文历算,因为这个学派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对于这方面的精通其他学派只能望其项背。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把阴阳家列为六家之首,虽然评价并不最高,也还是一种特别表示。没有任何直接的资料依据,但事实上很明显存在一个理由,那就是司马氏祖传世袭的专业是天文历算,阴阳家则是先秦诸家中唯一专精于天文历算的一家。

阴阳家的主要学术内容直到司马迁时期都是在这领域,而司马迁则是这一学派的正宗传人。《汉书·艺文志》引用刘歆的《七略》开列了当时的书目,一共有不到六百部书。其中阴阳家有二十一部,第一部就是《宋司星子韦》,第四和第五是《邹子》和《邹子终始》据说有十余万言,但早已佚失。

这里的邹子应即为邹衍。齐有三邹,邹忌不是阴阳家,邹奭名气小,后面第十二部就是《邹奭子》。其中《容成》《张苍》两部也是今人能断定内容为历算的书。刘歆为这二十一家所作评介是:“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司马迁也说阴阳家特长是“序四时之大顺“。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