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节(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大部分近程核武器将从德国领土上发射,如果苏联采取对等的反击行动,西德战场将受到核武器的攻击。同样,一旦战争爆发,波恩政府对东柏林统治下的德国领土的命运不会漠不关心,届时东德将成为敌方领土,成为北约战场核武器的重要打击目标,而对西德同胞来说,东德并不是外国领土。

正因为核武器对威胁一方和受威胁一方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联盟的核打击政策可能会受到自我抑制。不过到目前为止,由于北约成员国,特别是西德依然坚持一旦苏联的非核进攻将要取得胜利,北约应使用战场核武器的立场,上述推论尚未变成现实。 [ 注:现行的政策从1967年开始实行,当时的目的是为了取代更直接迅速地依赖核武器的“大规模报复“战略,美国在肯尼迪政府之初就废止了大规模报复战略,但在西德政府和其它成员国的坚持下,该战略却仍保留为联盟的战略,直到1967年北约军事委员会才最终同意采取新的“灵活反应“战略。(正式公布是在1968年的北约文件MC14/3中),并承诺提供保障“坚强的“非核防御所需要的额外部队。详见雷蒙德·伯勒尔所著《战略核均势与北约防御理论》(1978年),第13页。 ] 北约成员国宁愿冒受核打击的危险,也不愿花钱加强非核武装力量,以便在自己受到非核进攻时,不乞灵于核战争就能挫败敌人的进攻。

在欧洲能实现非核防御吗?

联盟目前对核武器的依赖所冒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但看起来似乎荒谬;实际上却颇有道理,北约加强其非核力量恰恰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也许总的来说,欧洲各盟国、特别是历届西德政府拒绝对他们的非核力量做任何程度的增加不过是出于节省军费的短见。但他们这种做法在战略上也是完全站得住脚的(又是反常的战略逻辑)。

不言而喻,如果联盟有足够的非核力量抵御苏联向中央战线发动的非核进攻,也就没有必要部署战场核武器了。一旦战争爆发,从1945年保持至今的没有使用核武器这一最珍贵的记录也会继续保持下去,整个世界也将免除由战场核交火逐步升级为洲际核战争的灭顶之灾。然而,如果核武器在战争中真的绝迹,非核战争必定会不断发生。因此,说来奇怪,实际上确实是避免核灾难的结果反倒招来更大的灾难,因为核战争的灾难对全世界人民来说尽管触目惊心,但如果只动用现代的低当量的战场核武器,它所造成的破坏程度还可能不算太大。而一旦打起常规战争,尽管它不是核战争,却能给欧洲的所有居民,特别是西德居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它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可能更严重。

进一步说,如果苏联领导人发动战争,他们必定企图突破中央战线并侵入一定的纵深。如果联盟的非核力量强大得足以坚守防线并打退敌人的入侵,苏联领导人就可能动用他们的战场核武器。不管苏联领导人发动进攻是出于侥幸还是出于恐惧,一旦战争开始,苏联领导人这种侥幸或恐惧心理将会被耽心失败的更强烈的恐惧心理所代替,因为苏联的战败将给它的政权带来严重后果,实际上会危及苏联做为一个政治实体而继续存在。因此,以增强非核力量的方法避免使用核武器恰恰可能会导致苏联自己使用核武器的反常后果。

最后,正由于目前联盟非核力量的数量不足以防御苏联的进攻,一旦战争爆发,苏联会相当迅速地突破中央战线,使联盟惊慌失措,这样联盟各国领导人会不顾苏联人发动更灾难性的核进攻的威胁;不顾苏联的劝阻,在惊慌之中作出使用战场核武器的决定。相反,假如联盟加强了非核力量,在战争的初期阶段,战线可能会更稳定。据此,苏联一方面可能向前线调集攻击联盟防线的所需部队,另一方面将竭尽全力以使用毁灭性的核武器相威胁,劝导欧洲各国政府放弃在任何条件下使用核武器。这样看来,中央战线的非核防御允许政治家考虑、公众辨论、舆论界报导的时间越多,美国总统就越容易失去行动自由,难以应各国政府的要求同意使用核武器,或重申美国一旦在苏联对欧洲城市实施核进攻时对其进行核报复的诺言。因此由于战略的反常逻辑在起作用,加强非核力量反而倒可能削弱了北约的力量。

第九章 战区战略Ⅱ:防御战与游击战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