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节(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社会日报》社长林白水与邵飘萍在同一地点遇害,史称“萍水相逢百日间“

振铎等或撰文、或编剧,向杀人者发出怒吼。老牌的《东方杂志》以大量篇幅刊出了惨案的照片。连诗人徐志摩也为《诗镌》“纪念三一八“专号写下了《梅雪争春》一诗,在《自剖》一文中,他谴责了这场“空前的血案“、“屠杀“——“杀死的不仅是青年们的生命,我自己的思想也仿佛着了致命的打击……“

无论“三一八“事件的发生有多少复杂的背景,都否定不了这些知识分子面对杀戮所表达的道义立场。这一幕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林白水遗嘱

“三一八“之后不到一个月,段祺瑞政府就垮台了。紧接着,张作霖、张宗昌等军阀的铁蹄进京。废止《出版法》的墨迹未干,新闻界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恐怖。4月26日,在民初新闻史上光焰万丈的邵飘萍首先遇难,他手创的《京报》被封,终期2275号。8月6日,另一位言论犀利、锋芒毕露的报人林白水在同一地点惨遭杀害,《社会日报》停刊,前后不过100天,史称“萍水相逢百日间“。8月7日,成舍我被捕,差一点也成了张宗昌的刀下之鬼,经做过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孙宝琦出面力救,才幸免于难,三个“世界“也得以苟全。同一天,北京《民立晚报》被封,经理成济安仓皇出走。

“水流云在“,这四个大字是《大公报》创始人英敛之谢世前在北京香山顶上留下的手书。离林白水在北京殉难不到一个月,血迹未干,余悸犹存,张季鸾、胡政之、吴鼎昌三人,就在天津合作复活了已停刊9个月的《大公报》。

由吴鼎昌出资5万元,张季鸾、胡政之出劳力,以“新记公司“名义续办的《大公报》,被称为“新记《大公报》“。9月1日,他们在复刊号头版显着位置,郑重发表了张季鸾执笔、具有发刊词性质的《本社同人之志趣》社评,提出了前无古人的“四不“言论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不党“就是“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凡其行为利于国者,吾人拥护之;其害国者,纠弹之“。“不卖“就是“不以言论作交易。换言之,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之入股投资是也。是以吾人之言论,或不免囿于知识及感情,而断不为金钱所左右“。“不私“就是“除愿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务外,并无私图。易言之,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不盲“就是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不“盲争“。

大公报馆

虽然,《大公报》在1920<a href=https://..vip/tuijian/nianxiagong/ target=_blank>年下</a>半年曾提出“抱定不党之宗旨,发为至公之言论“,但这样清楚地阐述“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方针,这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国近代报业史上,从来还没有一份民间报纸亮出过如此鲜明的旗帜,实际上就是追求独立的新闻舆论。

英敛之走了,辛亥一代报人、曾多次因言下狱的胡石庵也在这一年谢世,“《新青年》时代“已在多年前结束,在急剧的社会转型前夜,百年言论史上的光华夺目的“《大公报》时代“悄悄拉开了它的序幕。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