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节(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邵飘萍后来在《京报三年来之回顾》中说:“《京报》每顺世界进步之潮流,为和平中正之指导。崇拜真理,反对武力,乃《京报》持论之精神。出版不数月,颇蒙内外各界赞许,在言论上已占相当之地位。“章士钊说:“良家子女,累累伺振青之声音颜色以行“,其言论影响之大从中可见一斑。那时,邵飘萍也给《时报》、《申报》发电讯,但时上海各大报“都是持保守主义的“,“狄楚青胆小,认他是一位冒险人物;史量才竟说他要垄断上海新闻“。

《京报》创始人邵飘萍

12月22日,陈独秀、李大钊等在《新青年》之外又创办了《每周评论》,以发表政论性文章为主,陈独秀在《发刊词》中宣布:“我们发行这《每周评论》的宗旨,也就是‘主张公理,反对强权’八个大字。“《每周评论》标志着部分《新青年》同人开始将目光转向现实政治层面。深受《新青年》影响的更年轻的北大学子也已开始在酝酿出版自己的杂志:《国民》、《新潮》等。

在无数青年学子的心目中,这几乎是一个《新青年》独领风骚的年头。邵飘萍手创《京报》,则开启了一条知识分子白手起家、独立办报的道路,为文人办报树立起一个新的榜样。然而,对报纸、报人的迫害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从北到南,割据一方的军阀可以为争地盘、抢椅子打个你死我活,他们对言论自由的恐惧和摧残常常是如出一辙。6月23日,广东《民主报》在刊出《财政厅之更动》新闻当天,主笔陈耿夫就以“挑拨军心“的罪名被捕,第二天凌晨遭枪杀。第二天广州各报联合自动停刊一天,抗议桂系军阀莫荣新的暴行。25日,广东报界全体在报界公会集会,抗议当局摧残舆论,妄杀无辜,作出四项决议:一、26日全部报纸停刊一天,以志哀悼;二、向国会、省议会请愿,要求伸张正义;三、此后一律不刊登有关督军署的文件;四,向中外报界发出通电。

9月23日,北京新闻交通通讯社因为一篇通讯稿《呜呼三大借款》,揭穿段祺瑞政府擅借外债的真相,触怒当局,负责人何某被拘捕。第二天,通讯社以“扰乱治安,颠覆政府“的罪名被查封。

同一天,曾刊用这篇通讯稿的8家北京报纸《中华新报》、《国民公报》、《晨钟报》、《大中华日报》、《民强报》、《大中日报》、《亚陆日报》、《经世报》等被强行查封,罪名是“故意造谣,泄漏秘密“,“破坏邦交,扰乱秩序,颠覆政府“,有关编辑人遭到传讯。时为《中华新报》总编辑的张季鸾第二次入狱。12月1日《晨钟报》改名《晨报》继续出版,有些报纸从此就消失了。

10月17日,北洋政府颁布新的《报纸条例》。条例虽然承认报纸抒发民意、传播消息,是传达舆论的机关,“不可不予以自由“。但与袁世凯时代的《报纸条例》相比,只是取消了交纳保押费作为报纸发行要件的规定,禁载事项换汤不换药,无非改动了个别名词,比如将“妨害治安“改成了“妨害公安“等,而且增加了不准“侮慢元首“一项。更严重的是,“警察官署认为有重大危害时,得以警察处分,停止其发行“。这就意味着警察随时都可以依据《报纸条例》侵害新闻自由。

天津《益世报》因为着论反对军阀,曾被迫停刊40天。福州《心声报》干脆以发表宣言、宣布自动停刊的方式,控诉当局对报纸的迫害、抗议言论出版的不自由。

[记事]

1月30日,江西《九江日报》因报道消息失实被封闭,编辑主任罗常彬、经理万和悦遭通缉。

1月,广东军政府颁布《暂行报律条例》,禁止刊载“淆乱自主政体者“、“煽动、曲庇、赞赏、救护叛逆犯及陷人于叛逆者“等新闻。

4月28日,成都《民知日刊》在出了38期后遭地方军事当局查禁。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