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节(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看着宋真宗开始动摇,寇准连忙说:“事到如今,只可进尺,不可退寸。若回辇数步,则全军尽溃,敌趁其后,则金陵亦不可到矣。“殿前都指挥使高琼也劝谏说:“御营将士多为北人,如若南幸,一旦有变,恐怕要出大乱子。“宋真宗这才明白,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必须要御驾亲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澶州,因古时有名叫澶渊的湖泊而得名,州治南北跨越黄河,南城大而北城小。当时辽军屯驻在北城下,因此南城比北城安全,可是宋军主力基本都部署在北城。大部分大臣都认为皇帝只需要在北城做做亲征姿态就可以了,宋真宗自然也是这样认为的。寇准却在这个时候站出来重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皇上你必须御驾亲征,必须去前线!

可是宋真宗怕死,就算他是真龙天子,也和寻常人一样,只有一条命。看着皇帝这样暧昧的态度,殿前都指挥使高琼甚至说:“如果陛下不过河,河北百姓如丧父母!“

宋真宗听完之后愣住了,或许他没有想到到底去不去前线和那些百姓有什么关系,又或者他认为自己是不是到前线,对战事并没有那么重要的影响。听到高琼这样说,自然有大臣会站出来摆一些所谓的“君臣之礼“。签署枢密院事冯拯就站出来,说高琼说话不知分寸,丝毫不顾忌“君臣之礼“!

高琼冷笑一声道:“你以文章升任二府,如今敌骑当前,你还指责我说话无理,你何不赋诗一首勇退敌骑呢?“

这句话无疑是给当时在场的所有文官一个下马威,也是对宋朝文官武官地位不平等的一个控诉。

说完就命令卫士们护卫真宗前往澶州北城,真宗这才来到黄河北岸,接见并慰劳将士。当将士们在城下见到黄罗伞盖时,万岁之声响彻云霄,宋军士气为之一振。巡视完毕,真宗将北城的军事交给寇准全权处理,自己回到了南城的行宫里。寇准在北城号令严明,将士畏服。真宗还派人偷偷去探视寇准的动静,当知道寇准和下属还在喝酒行乐时,真宗释然地说:“寇准如此,吾复何忧。“

其实真宗不知道,这是寇准故意做给他看的,就是为了能让皇帝安心。寇准在澶渊之役中处变不惊、力挽狂澜的表现,百年后史家就评论说:“当时若无寇准,天下南北之分久矣。“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寇准的努力,“建炎南渡“可能就会提早100多年!

宋朝和辽国就这样在一条黄河的南北进行了对峙,由于宋真宗御驾亲征,军兵们士气大振,这让辽国感到了一些压力,似乎宋朝的士兵有些不一样了。当然,辽国的打击还不仅如此,辽军先锋大将萧挞凛亲自在两军阵前观察地形,结果被宋军在城上的床子弩一箭射死。萧挞凛是辽军中智勇双全的著名主将之一,他的死对辽军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萧太后在他的灵车前痛哭哀悼,并为其辍朝五日。

按理说,经受了这样沉重打击的辽国,应该没有什么筹码和宋朝进行议和。可是这个宋真宗本来就没想着要攻打辽国,他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赶紧把辽国军队打发出自己的土地。所以当他听到辽国太后派原北宋的降将王继忠到宋营商谈议和之事的时候,也不想想自己现在占据优势,直接就答应了。

辽方提出了要求归还周世宗夺取的瓦桥关以南的领土,此时的宋真宗也明白了,自己是占据优势,于是也挺直了腰板,明确表示:“可以袭用汉代以玉帛给单于的故事,若是要求土地,则必决战到底。“

寇准一听,连忙站出来对皇上说,既然辽国如此过分,不如就趁着这次的优势,直接歼灭辽国主力部队,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够夺回“燕云十六州“,还能够确保百年无事。可是宋真宗哪有这样的魄力,就连御驾亲征都是被寇准连哄带骗的,让他出兵,简直是难上之难。看到宋真宗已经无心恋战,寇准只好退而求其次,他单独召见了奉命去议和的大臣曹利用,说:“皇上让你去议和,可有密旨?“

曹利用回答说:“皇上说了,如果双方都能达成和平,可以出资百万。“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