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节(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除了在耕地面积上宋朝人绞尽脑汁之外,农业技术也跟着大幅度的提高,比如合理利用肥料。宋朝的陈旉在自己的著作《农书》中记载了各种各样的肥料制作方法,据统计,宋朝的肥料就已经出现了人粪尿、畜禽粪、饼肥、火粪、焦土肥、混肥、沤肥、石灰等近十种。

他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说,任何种类的土壤都可改良,而且各有其适当的方法,只要措施正确都能成功;对待不同性质的土壤要施适合它的肥料并加以观察,就像治病一样,对症下药。只要采取施肥等措施,就可使土壤更加精熟肥美,地力常新。经过肥料的配合,宋朝时期不仅农业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就连土地也变得肥沃起来。

除了重视农业,宋朝还非常重视农作物。宋朝的版图比较小,广大的南方地区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发展农业,于是就有了农作物的出现。

最普遍的农作物当属养蚕。养蚕的历史非常悠久,夏代以前中国就出现了养蚕业,宋朝则是将养蚕这项技术更加完善。在宋朝还有一项不能不提的手工业,它和养蚕有着密切的关系,那就是纺织业。

中国古代王朝中重视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并不奇怪,因为每一代统治者都这样做,但是重视商业的发展,这只能够在宋朝看到。

曾经有些人戏言说,宋朝不敢不重视商业,这主要是宋朝军事力量薄弱造成的,每年要给外族几十万的岁币,要是再封锁了商业发展,估计宋朝撑不了100年就得完蛋。对于这样的言论,笔者持保留意见,但是我仍然要承认,宋朝发展商业,其中肯定有这样的因素存在。

在宋朝,从皇帝到平民,对商人都很尊重,这种尊重不仅仅是社会地位上的肯定,同样还会给予商人政策上的优惠以及立法保护商人的财产。既然政策上都能够给予优惠,百姓们心中自然会接受商人这个社会角色。光是这样还不够,在封建社会之中,商人没有权利进入庙堂,秦朝的吕不韦就算是进入了庙堂,但最终也没有得到同僚的认可,这也是古代商人的悲哀之处。可是在宋朝,尤其是南宋时期,“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

当一个人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之后,就会顾及到自己的尊严。商人之间肯定不存在吃不饱饭的问题,所以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就显得格外重要。古代以“仕途经济学问“为最高追求,就算是商人,也不例外。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