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拉美西斯二世死后,他的儿子梅尼普塔(ah公元前1225~1215)继位,这时他也是一个年迈老人,国家大大削弱,所控制的属地不断发生起义。公元前1223年,他还一度出兵镇压巴勒斯坦迦南人的叛乱。在他只维持十年的统治期间,他努力要稳定动摇的帝国局势,但是已经力不从心,这时出现了被压迫的以色列人争取脱离被奴役境地的大好时机,摩西和亚伦就在这大好的时机中,经过艰巨的斗争而率领被奴役的以色列人出离埃及。

如果摩西、亚伦面对面的这位埃及法老就是梅尼普塔,一般认为出埃及的年代是在这位法老统治的中期,即相当于公元前1220年。正当这个年代里,以色列人从埃及的兰塞起行,向巴勒斯坦进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路线,按照地理位置,从埃及到巴勒斯坦,最近的路线是沿地中海海岸北上。据说当时这条路线虽短,但沿线都有埃及防兵,不易通过,所以出离埃及的以色列人宁可绕道南行,沿现在的西奈半岛南下。以色列人在进入圣经所记的西奈半岛之前曾渡过红海,《出埃及记》第14章记埃及法老的追兵在以色列人渡海之后,全部被淹死于海中。《出埃及记》中的“红海“一词,希伯来文读作Yam Suph,直译为“芦苇海“(sea of reeds),由于《七十子希腊文译本》将Yam Suph译为“红海“,于是被沿用了下来(马丁路德重译的德文圣经,改译为“芦苇海“)。今日地理上的红海全长达1932公里,最宽处402公里,最窄处209公里,而红海北端,从西奈半岛南端处分为两汉,东为亚喀巴湾(长145公里,宽24公里)西为苏伊士湾(长200公里,宽29公里)。原来“芦苇海“指的地段即红海西北段的苏伊士湾以北的湖海地区。今日的芦苇海地区,地理上可能已有变化,并且在公元1869年开凿、修通了著名的苏伊士运河,所以已无法寻索当年渡海之处。以色列人渡海后进入今日的西奈半岛,《出埃及记》上记载有经过的各站路程,从名称上看今日亦已无法确定其精确的地点。

二、摩西在西乃山传十诫 《出埃及记》后半部(第19~40章)记载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后在西乃半岛上的经历,重要的事件是摩西在西乃山传律法,作为律法核心的十条诫(Decalogue)首次在《出埃及记》第20章中出现。这十条诫的中心内容为:1.除了我以外,不可有别的神;2.不可雕刻偶象;3.不可妄称上帝的名字;4.要守安息日;5.要孝敬父母;6.不可杀人;7.不可奸淫;8. 不可偷盗;9.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10.不可贪婪别人的一切。这十条诫命在《申命记》第五章再次复述,除若干解释的词句略有区别外,内容相同。

此后,以色列人由西乃旷野北移到巴兰旷野(《民数记》10:11~13),继又移驻寻的旷野(《民数记》20:14~21),靠近迦南南部。但由于以东人的阻拦,不能顺利北进(《民数记》20:14~21),所以转向东面,然后北进通过摩押地,击败亚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最后抵达约但河东,与耶利哥隔河相望,准备进入迪南(《民数记》21:21~35)。

摩西的工作只到了约但河东岸为止,他受命选立约书亚做他的接班人,来继承他进占迦南全地的未竟事业(《民数记》27:15~23)。摩西从摩押地登约但河东的尼波山,眺望了迦南全地,“眼睛看见了,却不得过到那里去“,于是摩西死在摩押地(《申命记》34:4~5)。

第三节 约书亚与迦南的征服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