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在封建主义时代,宫廷内部的明争暗斗、阴谋诡计是不可避免的。太宗受诸兄大臣拥戴继位,不可能没有不同意见。大约从拥戴他继位那时起,就有反对的意见了。多尔衮后来说他夺取了大位,就是这种反对意见的反映。我们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不能认为太宗登上历史舞台,仅仅是个人或几个人的主观意念。他是时代造就、又是为其所需要。他以东北为舞台,是在新崛起的民族共同体满族及其后金对明展开了持续数十年的军事政治斗争中培养的一代优秀人物之一。统一战争和创建政权锻炼并成长了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军事活动家、战略家,他们比起自己的前辈,毫不逊色。为了求得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并把它的统治推广到全国,它们需要一个更强有力的人物来负起领导的使命。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告子》。如果不从上帝主宰来理解,正是历史的发展把一个“大任“落到了他们当中最突出的代表——清太宗身上。

---------------

第二节治国新政(1)

---------------

一、严峻的考验

清太宗在人才济济的众兄弟子侄中独得推举,顺利地登上汗位,无疑是件幸运的事。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昏昏然不知所措。这位从小就在开国创业中成长起来的政治家冷静、沉着,并有远大的抱负,他想君临全中国,使其父子群臣艰难创立的国家由后世子孙永久统治下去。他很讲究实际,不仅懂得治国之道,也懂得人君之道。他说:“若治国之道,如筑室然,基础坚固,庀材精良者,必不致速毁,世世子孙可以久居。其或苟且成工者,则不久圯坏,梓材作诰,古人所以谆谆垂诫也。“《清太宗实录》,卷36,12~13页。一切都不能简单从事,建造房屋就是如此,“惟筑地坚固,叠石为基,经营构造,方堪久远。“《清太宗实录》,卷37,7~11页。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