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列宁通过对马赫主义哲学的批判,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了系统阐述。(5点)

第一,批判马赫主义的哲学前提,提出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和哲学的党性原则。

马赫主义是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其基本前提是"物是感觉的复合"。列宁指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都承认知识以感觉为基础,但前者认为感觉发源于客观事物,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后者认为感觉先于客观事物,是客观事物的根据和本质。这就是唯物主义感觉论与唯心主义感觉论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列宁进一步概括了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并认为恩格斯坚持了第一条认识路线,马赫坚持了第二条认识路线。

两条认识路线的提出创造性地发展了恩格斯的哲学基本问题理论。恩格斯曾经指出,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这是从本体论上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列宁的发展在于强调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即思维是否是存在的反映,这也是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这样就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从本体论上进一步发展到认识论上,适应了19世纪下半叶以来唯心主义主要在认识论问题上攻击唯物主义的哲学斗争的新形势。

列宁还从哲学基本问题理论引出哲学的党性原则,指出,哲学基本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全部哲学流派尽管名称各异,观点不同,但都只能划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没有第三个基本派别。所谓二元论、经验批判主义等派别只不过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混合而已;同时,哲学基本派别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反映了不同阶级的利益。正如列宁所说:"在经验批判主义认识论的烦琐语句后面,不能不看到哲学上的党派斗争,这种斗争归根到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向和思想体系" 。

3.在批判折中主义和庸俗进化论中建构唯物辩证法体系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