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1/1)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2.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

伯恩施坦是修正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大论争的始作俑者。他早期的思想中就已潜伏着右倾机会主义和改良主义理论观点。青年时代的伯恩施坦对杜林的著作推崇备至,对拉萨尔的由国家贷款给生产合作社的理论异常"热情"。当时,他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就带着杜林主义的眼光。后来,他和卡尔·赫希伯格、卡尔·奥古斯特·施拉姆组成苏黎世"三人团",他们三人合写的《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回顾》一文,曾试图根据反社会党人非常法时期的特殊情况,否定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性质和根本任务,宣扬右倾机会主义理论。19世纪90年代初,当德国一些经济学家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开始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坚持的马克思经济理论大肆责难时,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科学性发生了怀疑,并产生了"内心的竭力抗拒"。1895年恩格斯逝世以后,伯恩施坦开始全面篡改和"修正"马克思主义。1896-1898年间,他在《新时代》上以《社会主义问题》为总题目发表的系列论文,成为他对马克思主义"传统解释进行批判"的代表作;1899年1月,他完成的题为《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成为他与马克思主义公开决裂的宣言书。

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背叛,必然导致他对无产阶级政党及其任务的错误理解。他强调,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中,应该取消用无产阶级社会来代替资产阶级社会的提法,而应该采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提法,但他所说的"社会主义制度"却是一种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大相径庭的进化的资本主义制度。他还要求德国社会民主党放弃反对和消灭资产阶级的理论纲领,用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党派中"完完全全是曼彻斯特式的经济上的个人负责原则"来改造党;要求德国社会民主党担负起保障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的任务,要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为其对外政策的指导原则,主张德国社会民主党成为一个"民族的党"。

伯恩施坦对社会主义目标和特征的歪曲是以"合作经营"为中心命题的。他认为,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关于合作经营的论述是十分肤浅的,并且也没有以理论上的"公平态度"来对待合作社,其实合作经营形式不仅与资本主义直接对立,而且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好体现。它虽然不是社会主义本身,但它作为工人组织包含着充分的社会主义因素,足以把自己发展成社会主义解放的有价值的和不可缺少的杠杆,它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理想模式。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就是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自己的阶级专政,用无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伯恩施坦背叛马克思主义,不仅认定在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中,不需要"炸毁"现存的包括国家机器在内的社会制度本身,而且认定在这个过渡中,社会主义运动的任务就是积极地"发展"资本主义民主、自由制度;即使在最后的"过渡"过程中,也完全可能"和平地",而不是借助于"暴力"、"专政"达到建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

3.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的实践

伯恩施坦主义理论提出以后,首先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引起了公开的争论。德国社会民主党许多领导成员对伯恩施坦责难马克思主义的做法深表不满,有的还站出来坚决反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德国社会民主党1898年10月召开的斯图加特代表大会,围绕"运动和最终目的"的内容,首次针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展开了争论;1899年10月召开的汉诺威代表大会、1901年9月召开的卢卑克代表大会和1903年召开的德累斯顿代表大会,都就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言论进行了讨论。在这几次代表大会上,伯恩施坦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公开而充分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倍倍尔、卢森堡、蔡特金等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尖锐地批判了伯恩施坦的观点。倍倍尔明确表示:"我不赞成伯恩施坦的观点,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我同他有分歧。"伯恩施坦"是不会改邪归正的","和他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了" 。卢森堡、蔡特金也是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进行坚决斗争的核心人物。大卫、福尔马尔、奥艾尔等人则极力为伯恩施坦辩护,并继续公开地宣传修正主义的观点。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发生了严重的理论分歧。

伯恩施坦主义的出现,不仅仅是德国的一种民族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中的国际现象。有关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争论很快扩展到世界范围。法国的拉法格、保加利亚的布拉戈也夫、俄国的普列汉诺夫等人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为了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坚决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但是,法国的米勒兰、白里安·阿里斯蒂德,英国的海德门·亨利·迈尔斯、麦克唐纳·约瑟夫·帕特里克,意大利的屠拉梯·菲力浦、比索拉梯·莱奥尼达,奥地利的鲍威尔、阿德勒等人却步伯恩施坦的后尘,攻击马克思主义,宣扬修正主义。世界范围内围绕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展开的论争,说明马克思主义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的时代下,在形形色色的修正主义者的理论"围剿"中,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否还适用?所有这些都成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