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第一部分 32.浑水摸鱼,脱身有术(1)

1927年夏季,中国大地上存在三足鼎立的三个政府:奉系军阀的北京政府;蒋记国民党南京政府;汪记国民党武汉政府。它们个个都自称为合法政府,各自为政,称霸一方,互相争雄。这时,中国的新旧军阀恣意横行,官僚政客四处钻营。而帝国主义则到处插手,推波助澜。南京、武汉两个国民党反动政府都放弃了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忙于争夺国民党"正统"的较量。

汪精卫反共之后,曾向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吁请和平,希望以反共为条件同宁方合流,保住领袖地位。但是,蒋介石攻击汪精卫为勾结共产党的祸首,拒不与他进行合作。这时,蒋介石的目的是要把汪精卫置于被告席上,排斥于国民党中央之外,由蒋介石自己继承国民党的正统。

宁、汉合流,但却不能合作。无论是蒋介石,还是汪精卫就都不得不利用各自所掌握的力量,较量一番了。双方先是文电往返,吵来骂去,喋喋不休,给对方罗织一大堆罪名。汉方称他们反对南京的斗争是"党权运动",而宁方则自称反对武汉是为了"维护国民党"。他们争吵的焦点,是两个都叛变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的国民党中央,到底由谁来统一,由谁占有国民党中央名号,即谁是正统。

矛盾发展不久就白热化,结果双方不仅"文攻","武斗"也开始了。汪精卫集团以唐生智为总司令东征讨蒋,向江西省增兵。蒋介石急调李宗仁在安徽布防,长江中下游厉兵秣马,严阵以待。风雨欲来事,大战一触即发。

这时,在北方的冯玉祥急了,他担心北伐就此终结,急忙出面调停,同时给宁、汉双方发电,力入"内讧妨害对外",主张在开封举行"停止征调,共商和平"的会议。

在电报中,冯玉祥要求各方领袖在会议上解决争端,对于双方公认应当负疚之人,要自动下野。蒋介石和汪精卫在"文攻"中列举出对方大量的危害党国,反对革命的罪名,其中许多真是事实。这样,蒋、汪都成了"应当负疚之人",而要"自动下野"了。此会如果在开封召开,冯玉祥成了东道主,蒋、汪既然应同时下野,冯玉祥自然就成了国民党的中心人物。宁、汉双方岂能接受这样的建议!

中国的局势引起了各帝国主义的关注,他们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各种不同的主张。日本帝国主义希望蒋介石集团联合阎锡山、张作霖,进攻汪精卫和冯玉祥;英美帝国主义希望宁汉联合,进攻张作霖。

但是,蒋介石坚决反对宁汉联合,他认为汪精卫是他争夺国民党最高统治权的强敌。7月29日,蒋介石派何成浚为代表到北京,与奉系军阀代表杨宇霆谈判,谋求与张作霖休战,以便集中兵力对付武汉。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