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11月,蒋介石先给两个儿子写了一个训示:

余葬母既毕,为人子者一生大事已尽,此后乃可一心致力于革命,更无其他之挂系。余今与尔等生母之离异,余以后之成败生死,家庭自不致因我而再有波累。余18岁立志革命以来,本已早置生死荣辱于度外;惟每念老母在堂,总不使以余不肖之罪戾,牵连家中之老少,故每于革命临准决死之前,必托友好代致留母遗禀,以冀余死后,聊解亲心于万一。今后可无此念,而望尔兄弟二人,亲亲和爱,承志继先,以报尔祖母再生抚育之恩,亦即代余慰藉慈亲在天之灵也。余此去何日与尔等重叙天伦,实不可知。余所望于儿女者,惟此而已。特此条示经、纬两儿,谨志毋忘,并留为永久纪念。

同时,蒋介石又写信给毛福梅的胞兄毛懋卿,要求与毛福梅仳离。这封"休妻书"说:

10年来,闻步声,见人影,即成刺激。顿生怨痛者,亦勉强从事,尚未有何等决心必欲夫妻分离也。不幸时至今日,家庭不成家庭,夫固不能认妻,妻亦不得认夫,甚至吾与吾慈母水火难灭之至情,亦生牵累,是则夫不夫,妻不妻,而再加以母不认子,则何有人生之乐趣也。……吾今日所下离婚决心乃经10年之痛苦,受10年之刺激以成者,非发自今日临时之气愤,亦非出自轻浮之武断,须知我出此言,致此函,乃以至沉痛极悲哀的心情,作最不忍心言也。高明如兄,谅能为我代谋幸福,免我终身之苦痛。

毛福梅听到"离异"二字,耳朵里嗡地一声,再也听不到他要说的是什么了。事情来得突然,毛福梅只有抱住儿子蒋经国,母子惟以泪眼相视。关于毛氏被"抓了头发","从楼上拖到楼下",毛氏又"跪下""哀求留在家里"(蒋经国1936年致母亲信上语)的事,便是发生在此前后。

蒋介石为什么要写这个与妻妾"离异"的条示?原来,他真实意图是为了娶陈洁如做合法妻子。所以才想出一个高招,名义上宣布与发妻毛福梅和妾姚冶诚断绝夫妻关系,彼此关系转成兄弟姊妹关系。这一点明眼人是很清楚的,正如毛福梅所料,他已有了新欢。果然不久,蒋介石与陈洁如在上海结婚了。

【点评】蒋介石从骨子里是一个极自私的人。他三番五次见异思迁,喜新厌旧,风流之事频出。其实,就是只顾自己的快乐而不顾他人的痛苦。毛氏在蒋家尽忠尽孝,侍奉老母,抚养幼子,不仅没有得到蒋介石的回报,反而频频受到伤害,这一切的根源出于蒋介石自私的本性。只顾自己的快乐,不顾他人的痛苦,是蒋介石处人经的精髓,他处人处事皆是出于利己的考虑。

第一部分 11.对待异己,威逼利诱,不成即动杀…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