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第一部分 5.孝母打妻,分亲分疏

1907年,清政府陆军部的"通国陆军速成学堂"(保定军校前身)在各省招考,他又报考通国陆军速成学堂在浙江招收14名,报考者千人,蒋介石因为有以前日本补习的基础,结果被录取了。第二年,清政府陆军部在保定军校里考选留日陆军学生,蒋介石本来无报考资格,经过一番努力,获准参加考试,结果入选,被破格保送去日本就读"士官预备学堂"。

结果,蒋介石又出洋留学了,其中寒暑假他回家与妻子相聚的时日也为数不多,结果,他又恢复了以往对毛福梅若即若离的态度。

蒋母为蒋介石娶年龄大一些的媳妇,原有早日抱孙之心,但多年不见毛氏生育,未免有些心焦。这一次暑假蒋介石回来后,毛氏终于有孕了,王采玉喜形于色,对儿媳关怀备至。

寒假,蒋介石又归乡探亲,夫妻关系仍是不冷不热,夫妻俩又因小事争吵起来了,一时间蒋介石大发脾气,毛氏顶撞几句,他一时性起,竟抓住妻子拳打脚踢。毛氏怀胎已七八个月,被踢之后悲伤已极,倒在床上哭泣,开始不觉十分疼痛,片刻之后加剧了。王采玉闻声赶来,大骂蒋介石,命他赶快请医生诊治。医生赶来后,给毛福梅又是诊脉又是服药安胎,但是一切已无效,当夜就小产了。蒋母伤心至极,痛责蒋介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气消了之后,她又对儿子循循讲了一大通的道理。蒋介石素对母亲敬重,怕母亲动怒伤心,马上跪下听训。

【点评】同是一家人,蒋介石对妻子与母亲却态度全然不同,一亲一疏,十分明显。分亲分疏是蒋介石处人时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一个家庭内是如此,在他主政的黄埔军校乃至"国家"中,对待嫡系与其他人,他也是界限明显,凡事有别,亲此疏彼,厚此薄彼。他的这种处人做法虽损团结,也不利纠集合力,但是却成为他拉帮结派、搞小团体、小宗派的秘密武器。

分亲分疏,对于处人来说,并非明智之举。

第一部分 6.死生一视于义,不以家事为念

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大事。同年10月30日,蒋介石从日本来到上海,并受陈其美指派到杭州,与王金发等运动浙江新军,组织敢死队,以待举义。这时,蒋介石把生死置之度外,从上海寄回家书一封,蒋母拆开一看,惊呆了:原来是封《诀别书》!

信中,蒋介石劝母勿以儿为念,说他决心"弃学从革命","誓为革命牺牲","死生一视于义,不以家事为念"。书中还与蒋母王氏、其兄蒋锡侯和其妻毛氏宣告"诀别",云云。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