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徐敬业起兵对于武则天称帝的意义是十分正面的,如此公开地反对武则天,但无一响应者,这让武则天的朝廷,更让武则天大获信心。徐敬业很快被镇压,军队的表现尤其让武则天满意。唐朝的军事力量分布,陈寅恪以来大家都同意,是一个中央集权式的布局,举天下之力不敌两京。但,这仅仅是一个布局问题。府兵制度之下,日常与战时是两个状态。只有行军或者处于征行状态的军队才是有组织有战力的军队,而日常的府兵与百姓几乎没有区别。所以,在中央,正在执勤的军队是一种力量,如同汉代的北军,这是有战斗力、有威胁的。所以武则天要把刘仁轨调离洛阳,便是让他远离这种力量。

行军状态下的军队是否听从武则天朝廷的指挥,这在徐敬业起兵之前是无法求证的。而徐敬业起兵,最终帮助武则天获得了验证。即使征行状态下的军队也是忠于朝廷的,武则天因此大可放心了。

武则天究竟拥有多大权力,最初武则天和其他人都需要验证。此前,双方对此问题都心里无数。现在,武则天和对方或者其他人,都获得了经验:武则天的权力是绝对至上的。唯强是从的官场生态,是推动朝臣顺从武则天最强大的动力。朝臣多担心不能搭上武则天称帝的政治列车,冒死反抗者凤毛麟角,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掌握了最高权力,就会获得官场的一致拥护,在这种政治体制下,这才是铁律。

女皇梦第三步,杀裴炎。

裴炎被杀,是在平定扬州事变的过程中完成的。武则天和裴炎都在利用扬州事变,最终武则天胜出,裴炎被杀。

高宗去世之后,裴炎在朝臣中处于万人之上的位置,十分重要。在裴炎阻止中宗即位之前宣赦之后不久,他升职为中书令。他的第一项重要工作是“迁政事堂于中书省“。《通鉴》解释唐朝的制度:“故事,宰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故长孙无忌为司空,房玄龄为仆射,魏征为太子太师,皆知门下省事。“[39]而中书令裴炎此举,当然是为了自己控制宰相议事大权。裴炎反对中宗任命韦玄贞,理由也在此。因为韦玄贞一定会获得皇帝更多的信任,因此威胁到裴炎的地位。

废黜中宗,裴炎即使不是首倡者,也是积极拥护者。裴炎赞成废黜中宗,但后续的发展大出裴炎预料。裴炎可能认为,换了皇帝之后,太后会将大政奉还,没有想到太后变本加厉。太后的摄政,本来属于过渡状态,这在特殊时期未尝不可,根据祝总斌先生的研究,太后制是已知过渡办法中最佳的[40]。但是,武则天要把这个过渡状态常态化,这是裴炎始料未及的。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