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垂拱二年(686)十月,新丰县有山踊出,朝廷改新丰县为庆山县,因为庆山是大瑞。对此,《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的记载如下:

己巳,雍州言新丰县东南有山踊出,改新丰为庆山县。四方毕贺。江陵人俞文俊上书:“天气不和而寒暑并,人气不和而疣赘生,地气不和而塠阜出。今陛下以女主处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塞隔而山变为灾。陛下谓之‘庆山’,臣以为非庆也。臣愚以为宜侧身修德以答天谴;不然,殃祸至矣!“太后怒,流于岭外,后为六道使所杀。[6]

观察《通鉴》的记载,虽然此事获得了普遍的承认,即“四方毕贺“,但更多的文字是在记述俞文俊的意见和最后结局。《通鉴》赞成俞文俊的立场鲜明。然而,就当时的情况看,主流当然是拥护“庆山说“,认为新的山峰的出现,是巨大祥瑞。[7]

俞文俊认为这不是庆山,非祥瑞,而是灾异,原因是“陛下以女主处阳位,反易刚柔“,所以出现灾异。这是典型的传统言论,受到武则天镇压也在情理之中。更值得注意的是“四方毕贺“显现,更多的人当然赞成这“庆山“是大瑞,是武则天的政治赢得上天赞许的证明。官场众多的官僚,没有人不是深受儒家思想教育而成长的,但是在这样的历史时刻,他们刻意忘记了传统理论,努力自然而然地忘记“女主处阳位“这个政治现实。这是需要十分重视的政治现象,并且与武则天称帝存在着重要的因果关联。

利用男女性别理论正面讨论武则天称帝问题的,现存的文献资料只有李商隐《宜都内人》一篇。其内容如下。

武后篡既久,颇放纵,耽内习,不敬宗庙,四方日有叛逆,防豫不暇。宜都内人以唾壶进,思有以谏者。后坐帷下,倚檀机,与语。问四方事,宜都内人曰:大家知古女卑于男耶?后曰:知。内人曰:古有女娲,亦不正是天子,佐伏羲理九州岛耳。后世娘姥有越出房合断天下事者,皆不得其正,多是辅昏主,不然,抱小儿。独大家革天姓,改去钗钏,袭服冠冕,符瑞日至,大臣不敢动,真天子也。然今者内之弄臣狎人,朝夕进御者,久未屏去,妾疑此未当天意。后曰:何?内人曰:女阴也,男阳也,阳尊而阴卑,虽大家以阴事主天,然宜体取刚亢明烈,以消阳。阳消然后阴得志也。今狎弄日至,处大家夫宫尊位,其势阴求阳也。阳胜而阴亦微,不可久也。大家始今日,能屏去男妾,独立天下,则阳之刚亢明烈可有矣。如是过万万岁,男子益削,女子益专,妾之愿在此。后虽不能尽用,然即日下令诛作明堂者。[8]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