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就森肯堡博物馆中的大怪物而言,进化女神作了一个决定:用这个家伙本身的独特盔甲来做它的牙齿。这个大家伙是一只邓氏鱼(Dunleosteus Terrelli)。虽然叫这个名字,但它与老邓或小邓其实没有什么关系,这个名词来自美国古生物学家大卫·邓克尔。由于他发掘了这个大脑壳,因此就命名为“邓克尔的骨头”——很可爱的双关语,因为挖出了这个大玩意儿之后,他的骨头肯定又酸又疼。

除了软骨鱼类之外,邓氏鱼属于泥盆纪的第二大鱼类——盾皮鱼。跟它们狭路相逢可不是什么好事,连大鲨鱼都会这样告诉你,如果身在极乐世界的它们能和我们交谈的话。这个盔甲巨兽不仅吃鲨鱼,甚至连仪表堂堂的乌贼都不放过。按理说,乌贼也并非善主,可是面对一个身长 10 米、垂涎欲滴、张着血盆大口的家伙,它根本没有任何优势。这个猎手的牙齿像斧头一样锋利,头部和胸膛均全副武装,完全没有弱点。它的尾巴上没有盔甲,却肌肉结实,是帮它发起可怕进攻的引擎。它的脑袋和脖子之间的关节很灵活,因此这个史前的机械战警能够轻易张开自己的两颚,顷刻间便将猎物嚼食一空。

法拉利战胜机器战警——进化女神的实验

奇怪的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大怪物不待在海洋里作威作福,反而沦落到博物馆里?

因为鲨鱼最后还是战胜了自己可怕的敌人,取得了胜利。虽然邓氏鱼装备先进——一般说来,鱼类是泥盆纪最高等的生物——但正是这种独特的样貌给它们招致了祸害。它们虽长于闪电战,但追击猎物的速度却十分有限。它们没有分叉的尾鳍,而且身披沉甸甸的盔甲,很难称得上是游泳健将。而鲨鱼却机智灵活,有高明的战斗技巧。随着时间的推移,鲨鱼渐渐从笨重的巨人手中夺得了胜利的果实。

此时又有第三个群体加入了这场持久的竞争中。泥盆纪中的原始硬骨鱼发展得五花八门,有辐鳍鱼、肺鱼和腔棘鱼,这些均出现于鱼类到两栖动物的过渡阶段。它们的胸鳍和肚鳍内均长着骨头,很适合进化成腿足。和盾皮鱼一样,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以为这种鱼类已经绝迹,然而 1938 年,我们在马达加斯加发现了它们的后代,重新找到了腔棘鱼。

泥盆纪的鱼类大小各异、形形色色,有些住在礁石上,另一些则生活在沉积物中,以蠕虫和软体动物为食。有些鱼灵活敏捷,有些则沉着泰然。如果从《圣经》出发,泥盆纪应是创世纪的第五日——造鱼之日。亏得有这一日,我们才有了今天的西红柿酱鲱鱼、寿司和鲭鱼。

随着泥盆纪的结束,邓氏鱼和大多数盾皮鱼也走到了终点,要不然它还能给人们上一上课。这些鱼类的体格早已是一个问题。如果只有 10 厘米长,那么不管其装备如何精良,也无法和板足鲎亚纲动物的大钳子抗衡。而海蝎和螯虾、菊石②、箭石③、钙质海绵、珊瑚、海百合、三叶虫、贝类、节肢动物、螺蛳、细菌、古菌④和海藻却规模庞大。

猎手和猎物都在与红皇后竞赛。

一方不断发展自己的武器,另一方则坚持完善自己的防御系统。海百合长出了剧毒的触须,鱼类磨尖自己的牙齿,节肢动物则打磨自己的钳子。所有生物都为了军备竞赛而摩拳擦掌。

生命正在以令人咋舌的规模茁壮成长,无论是在广袤的海洋还是海岸。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