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魏格纳对地球内部的情况知之甚少,否则他会意识到板块移动的始作俑者是地幔中的对流。地幔岩浆在地底不停翻滚,温度不断上升。而温度愈高,它们的比重就愈小,愈容易向上移动。为了保持平衡,温度较低的岩浆因比重较大而不断下沉,这样一来,对流循环才能一直持续下去。岩浆不断上升,为自己开辟道路,直到它们与海底的水接触,然后冲破海底,形成几百米深的裂谷。熔岩流从这里呼啸而出,在冰冷的海水中凝固,增加了海底的质量,并挤压着海底。这一分水岭的两边都渐渐隆起了一些透气的山岩——中洋脊——由于新的熔岩不断涌出,海底也开始缓缓漂移。

直到今天,这一过程依然持续不休。远离裂谷后,海底开始缓缓冷却,变得更坚固、更平坦。几百万年后,它和陆地不期而遇,由此产生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何去何从?

既然海底很不安分,人们自然不能在这里兴建海滩城市。然而我们也知道,陆地比海底更轻——所有陆地重量的总和只占地球重量的 %。因此,沉甸甸的海洋地壳钻到了大陆板块下方,挤进了地幔,然后融为一体。这一现象被称为“隐没”⑤。

有一个证据是:大陆的内核已有 35 亿年历史,而最古老、最完整的海底的年龄却只有 2 亿年。和陆地不同,岛屿是海底的一部分,随着海一同漂来漂去。再过几百万年,兰萨罗特、福门特拉等岛屿会和摩洛哥相撞,在撒哈拉以西的海滨大陆边缘撞成碎片。因此你大可不必犹豫,有机会的话赶紧再去加纳利群岛转一转。

然而并非所有的大陆边缘地区都会出现隐没带。相反,地质学认为大陆边缘也有活动和稳定之分。我们可以想象一个陆地四面受敌的情况,譬如东临大西洋、西接太平洋的美国,两片大洋的海底都在不断漂移。换言之,美国受到两边的挤压。在活动式大陆边缘两侧的板块总是一上一下地互相推挤,而稳定式大陆边缘则是两侧板块和平共处,相安无事。在稳定式大陆边缘地带,较浅的大陆架向海洋延伸开去,积聚沉积物慢慢形成新的陆地。而另一方面,强烈的板块挤压会在活动式大陆边缘形成弧状护城河般的海沟和城墙般的火山岛链,并引发强烈的地震。每当两块板块因长期碰撞而终于碎裂时,就会发生地震。这时,大范围破裂的海床则会反弹,而正是这种现象造成了 2004 年底的南亚海啸事件。⑥

在我们举的例子中,美国大陆——更精确地说是美国所处的北美板块——被挤向西移动,在太平洋中与另一块向东移动的板块相撞。这种力与力的抗衡令美国人很头疼。美国西海岸的居民们一直在等待一场“巨震”,也就是一场可能吞没旧金山、洛杉矶和温哥华的毁灭性大地震。事实上,整个太平洋周围的海岸都属于主动式大陆边缘区,即地震多发区。

据我们了解,世界的大陆板块有七个,此外还有一些小型板块。就外表而言,这些板块令地球看起来宛如一块摔碎的圣诞巧克力球。由于地球的这种形貌,曾经有家大型报纸小心翼翼地探讨了一个问题——地球是否会在不久的将来分崩离析?那张报纸将一个满身裂纹的地球置于头版,看起来仿佛再有一次小地震,整个世界就会裂成碎片。

然而请你尽可能放心,正是这些裂纹维持着地球的稳定。板块相撞造成的地震其实只是小动荡,可以说是正常的地质运动,否则我们的行星早就灰飞烟灭了。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