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自从这时起,被别人胡乱住了将近十年的故居,在曹家人看来简直已成十分"荒寒"了的样子,很快便开始改变了光景。迨到幼年的雪芹在这里生活的时候,那又已是三十几年的光阴过去,爷爷半生的经营,移竹添花,汲池种草,处处留下了丰富而深刻的痕迹。老楝婆娑,自少待言,山坳的高柳,也格外潇洒;梨花玉兰,鼠姑石苋,一时数之不尽;几处亭馆,一经高手点缀,自有无限风华。雪芹对爷爷特别喜欢的外署文酒宴会的西堂,内院萱瑞堂一侧的西轩,和整个府院半偏的西园,也是格外感到意味深长,心怀亲切。他当时虽然还不能懂得其中的种种事故,但到他长大一些,能读懂爷爷的诗卷时,句句引起了他的回忆和感慨。"读书过日,学射为郎",--意思是读书就是最好的生活,不要追求享乐;生为男子,应当习武--是祖训,也是"家法"(注:所以曹寅也说:"读书射猎,自无两妨。"这除了满洲旧俗、康熙重视的原因外,和他家始祖魏武帝的"春夏读书,秋冬射猎"也有关系。)。爷爷把年小的子侄都带到南京同住,一面"命儿读《豳风》,字字如珠圆"(注:此诗作时较早,此为借用。),一面"绳量马道不嵚斜,雁字排栽筑水沙;世代暗伤弓力弱,交床侧坐捻翎花"(《射堂柳已成行命儿辈习射作三截句寄子猷》)。

儿女们都在这个宅院里长大,他们嘴里无法避免地带上了渡江以南的口音,--这件事雪芹从他爷爷的诗里也能找到感慨的笔迹。还有太祖母的形象,也仿佛能在祀灶诗里看到了:--

刲羊剥枣竟无文,祈福何劳祝少君;

所愿高堂频健饭,灯前儿女拜成群。

当此流年急景,腊鼓频催的大年底下--

楮火连街映远天,岁行风景倍凄然;

江城爆竹声何据,一片饧香三十年。

(注:这正是追溯从康熙二年起在此度岁的三十年来之事。但曹寅作此诗时却料想不到再过三十年的祭灶日,正是他家惨遭巨变的"命下"之日。) 至于府后的西园,那从爷爷因丰润族兄来访而写的诗句就更能得见它的历史:-- 西池历二纪,仍■短檠火;

薄书与家累,相对无一可;

连枝成漂萍,丛篠冒高笴;

归与空浩然,南辕计诚左。

今夕良宴会,今夕深可惜;

况从■角游,弄兹莲叶碧;

风堂说旧诗,列客展前席;

大乐不再来,为君举一石。

闲居咏《停云》,遽若恋微官;

行苇幸勿践,税驾良匪难;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