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以上,主旨是为了说明我上面提出的那一观点:我们如果不从所有各方面的历史传统来研究,那我们对曹雪芹和《红楼梦》恐怕是不能充分了解的,而就我所见,汝昌对于此点独能深有体察。这是我在序言中想要表述的中心意思。

秋醉高林一洗红,九招呼彻北南东。

文挑霸气王风末,诗在千山万水中。

久驻人间谙鬼态,重回花梦惜天工。

伤幽直似讥时意,细细思量又不同。

这诗自然只是写我个人久居海外的一些小感触,但如移作咏曹雪芹,似乎也不是完全不当。汝昌读了便静静地说:你诗作到这样,我们是可以谈的了。于是我们一谈就谈了整个下午,还谈不完。临别时,天色已黑,照了几张相片,光线都有点太暗了。过了几天我就回到了美国,把当时合照的几张影片寄给他,还在每张上面写了一首小诗,现在录在这里:

燕京与周汝昌学长兄畅论《红楼梦》,归来得书,即以所摄影片奉寄,各系小诗 (一)

故国《红楼》竟日谈,忘言真赏乐同参,

前贤血泪千秋业,万喙终疑失苦甘。

(二)

百丈京尘乱日曛,两周杯茗细论文。

何时共展初抄卷,更举千难问雪芹。

(三)

逆旅相看白发侵,沧桑历尽始知音;

儿曹若问平生意,读古时如一读今。

(四)

光沉影暗惭夸父,一论《红楼》便不完,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