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王富寿其人

这里不能不花一定篇幅,交待一下景山集团的前身和王富寿其人。

景山集团最早是景北县汤沟湾村的村办企业,1985年,景山的经济才起步,为了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景山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一条就是银行扶持农民贷款兴办企业。政策出台后,当年的农民却没一个敢贷款,更别说办厂子。时任村支书的王富寿找到银行,说我贷,把一个村的贷款指标全给我。王富寿利用当支书的便当,将全汤沟湾三百多户人家的款全贷到了自己名下,创办了景北县第一家村办水泥厂。

等别人醒过来时,这家厂子已很具规模了,王富寿也成了当地的名人、能人。随着景山经济的全面升温,汤沟湾水泥厂一路由村里办到县里,人数由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几百人,光分厂就有三个。但是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王富寿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时,国家采取银根紧缩,景山经济一下跌入低谷。王富寿的水泥厂扩建到一半逼迫停工,形势急转直下。

景北水泥厂曾是景北县的一个大包袱,由于二期扩建规模过大,银行贷款压得企业透不过气来,水泥市场急剧下滑,价格一落千丈。曾经辉煌一时的王富寿成了汤湾沟的罪人,他把大家都拖到了水中。家庭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兄弟几个因为债务隔三间五发生争吵,能跟王富寿站在一起的就算是王富贵,因为他投的资最少,人又没啥本事,不敢跟王富寿闹翻。

厂子关停后,景北县跟景山市曾想了好多办法,但都无济于事,直到1995年,去南方做生意的刘成明回到了景北,他是王富寿的妹夫,也是唯一懂管理的人。在王富寿的再三恳求下,刘成明同意接管水泥厂,条件是王氏家族任何人不得参与企业的管理与经营,包括王富寿。只管按谈好的条件拿分红和工资。

水泥厂一到刘成明手里,像是吃了兴奋剂,恰巧又赶上国家经济第二个回升期,景山撤地建市,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一下让水泥紧俏,价格迅速回升,产品供不应求。刘成明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出名的。仅仅几年,景山集团就成了全省的骨干企业。

这不是神话,在当今中国大地,这样的故事太多,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刘成明卓越的管理才能和超前的市场意识。

王富寿一进入景山集团,就提出全面接管。刘成礼当然不答应。事情先由县上调解,县长徐大宽是从公安局长位子上提上来的,说话办事还带点儿公安味。他骂王富寿,格老子的,由着你了,想摔摔,想接接,拿合同来。

合同一拿来,徐大宽傻了眼,刘成礼也傻了眼,人家王富寿正是按合同办的。合同有一条,如果接管人刘成明遇到疾病、车祸、或是任何天灾人祸,不能按合同规定履行管理者的职责,不得将厂子交其他人手上,必须无条件归还创始人王富寿。刘成明管理期间企业扩大的资产连同债务由刘成明本人承担,厂子其他分红方式不变。

“这是啥意思,谁家的合同这样签?”县长徐大宽感到不可思议,难道王富寿是神仙,料定刘成明会出事?

王富寿不做任何解释,他带着律师,一切由律师谈。

王刘两家闹得不可开交,险些打起来。但刘家哪是王家对手,除了刘成明,刘家其余人跟王富贵差不多,还比王富贵缺心眼。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