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也许是一种自由的思想,也可能是对不确定性的回避,或许也是一种重建,是对破坏了的意识形态的挑战。尼采前往中国,并在中国使他的传播成为可能。

当“意志”电台询问尼采此去乌镇的意义,艾许伯格对记者如是说。欧洲知识分子知道词语的分寸,会说“也许”“可能”“不确定性”……天真的艾许伯格。他不知道,我完全没有“自由的思想”,没想到“回避”“重建”“挑战”,更没想到“传播”:除了极个别人——复旦大学尼采研究者孙周兴出席了开幕式,北师大尼采翻译者杨恒达一周前专程去了乌镇——我不会相信这里的大部分观众真会在乎这个展览。我们忙了大半年,只为一辈子叨念尼采的木心。

此外,艾许伯格,魏玛的馆长们,都不知这位商借尼采文献的家伙根本不懂尼采,几乎没读过他的书。此刻尼采的纸片和原版书还在美术馆二楼待着,过了元旦、春节,明年三月二十一日,就要撤展打包,运回德国了。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十九至二十五日写于北京

开馆当夜,尼采情景朗诵《我不是人,我是炸药》在乌镇大剧院上演,图为朗诵开幕之前的视频海报。

尼采特展的尼采照片与签名。

仿照魏玛歌德席勒档案馆的十八世纪展柜,我们制作了高仿真件,存放尼采的亲笔手稿。

美术馆二楼四号厅辟为尼采特展展场,南墙是木心三幅大画,西墙是尼采肖像系列,中间案桌是尼采原版书。

展柜南墙,是民初知识分子王国维、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等谈论尼采的语录。

尼采原版书玻璃柜。

图片深处的两面墙,分别是木心谈论尼采的语录中英文本。

仿真展柜里的尼采手稿。

乌镇的孩子[1]

记木心的英国之行

航班允许抽烟的日子,一去不返了。我甚至不相信有过那种时刻:当纽约机场柜台小姐迅速办理登机牌,同时会曼声问道:

Smoking or not smoking?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