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古体诗虽不如近体诗的格式严谨,但一般少有变化,不是“方豆腐块”便是“长豆腐块”。一些文化较发达地区的民歌虽然没有完全被形式所束缚,但格式还是较规整的,其中的变化也是很有限的,一般仅是因为语言的原因而多一两个字或少一两个字,基本节奏没有变。因此看来,在一些文化发达地区,诗与民歌的相互影响是较大的,就连某些偏僻山区也多少受了这种影响。如壮族民歌形式就受到汉诗的影响。

如若上面的分析符合实际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回过头来分析陕北民歌了。首先,与那些文化较发达的地区相比,陕北民歌

的体裁形式就显得十分独特。比如信天游,它不是四行为一段,而是两行为一段,十分简单;它的每句的字数也不限于五言、七言,可以说完全没有限制,只要吻合于曲谱、流畅上口便可。有的信天游长句可达十余字,短可六七字;上下句也不要求统一,大都是长短不整,有的上下句字数很不等。如:

天上下雪地下白,

这一回走了你多会儿才能来?

上句七言,下句十二言,差五个字。即使是用同一曲谱演唱,其中段与段之间的字数差别也很大。如:

哥哥走了我配瓜,

手拿着瓜花灰塌塌①。

① 灰塌塌,方言,灰溜溜,无精打彩的样子。

前锅里的羊肉后锅里的菜,

我把我那男人没错待。

从以上例子看出,陕北民歌的形式可谓自由了。应当说明的是,信天游,仅是一种体裁而已,但这种上下句的形式却并不限于信天游一种,如小调,采用这种形式的歌子也很多。如《四保揽工》、《盼五更》、《蟠龙街》等。为了便于说明,我们且将这种上下句的形式统称为“信天游形式”。

信天游形式是陕北民歌的主要形式,它具有多种特点:一是简单,二是自由灵活。有两句唱两句,有四句唱四句,实在不行,又可以用衬字、衬词和衬句补充,不必为拼字凑韵发更多的愁。这种简单自由的形式,便于劳动人民掌握,也便于流传。信天游形式是陕北劳动人民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根据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创造出的一种民歌形式。这一土生土长的形式经过千百年的艺术实践逐渐趋于成熟、完美,并相应地稳定下来,成为我国民歌之林中一种少有的独特的体裁形式。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