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轻轻把郎叫,

慢慢把郎摇,

轻叫慢摇郎也醒来了。

郎也醒来了,

奴家背转身笑。

歌子没有一句心里描写,只用了“叫”、“摇”、“背转身笑”几个小动作,毫无遗漏地揭出了“奴家”的心理变化。另如一首信天游《你要走来我要拉》:

你要走来我要拉, 袄袖子撴袄袖子撴袄袖子撴袄袖子撴袄袖子撴

① 撴,拉扯之意。

② 截,陕北读qiā。

叫一声哥哥你不要恼,

我给你纫起洋线缭。

不是哥哥恼你啦,

咱们门外有人啦!

真是传神之笔:这一“拉”,一“叫”,一“缭”,把善良痴情而且感情丰富的女人和朴实、胆小的庄稼汉两个人物形象突现了出来。其中的心理变化是十分复杂的:男人要走,女人硬拉不舍,男人的情绪处在压抑状态,而女人的情绪却处在爆发状态。但是,她这个爆发就太猛烈了,差点将男人的衣袖撕下来,这时,情绪很快起了变化,男人发火了,而女人的情绪下降,到了正常状态——情绪翻了个过。当男人看到女人惊恐的神态时,对她刚才的激动马上达到了充分的谅解,对自己的发火也产生了自惭,忙开脱说“我是怕外人看见咱们这样拉扯,笑话咱们。”而这时的女人,已完全陷入了离别的苦痛之中——这么复杂的心理、情绪变化,竟蕴含在短短的六行词句之中,真可谓“一字千金”了。

人,一个整体的、有机的人,是十分复杂的。人在某一特定状况下的心理状态也是很复杂的,甚至是矛盾的。这些复杂矛盾的心理,有时连当事人自己也很难将清楚,更难以用语言全面、清晰地反映出来。即使表达得再全面,再细腻,也很难给人以强烈的形象感受,而形象又是文学艺术的基本要素。但是,若用人物具体的外形动作来揭示这些,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因为内在的东西,诸如性格、心理、精神、情绪、气质等总是抽象的、复杂的,而外在的动作都是具体的、明了的,因此也是形象的。就人物形象的刻画而言,内在的抽象也必须建立在外在的形象基础上才能得以展现,才能引发读者、听者的审美活动。这样出来的形象总能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留有着广阔的想象余地。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惊叹陕北民歌的作者手法之高明。他们善于将人物抽象的内在转化为形象的外在,善于让具体的动作说话,读来可感可触。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如《刑练①媳妇》第一段:“早起②起来灶火疙崂③站,问你们老小做什么饭?不哼不哈不言传④,洼下个眉眼⑤叫我看。”通过几个人物的动作、表情,揭示了各自的心理情绪和矛盾状态;信天游“再不要唱曲打哨哨,你的那心思我知道”,既揭示出了男青年在姑娘家门前留连忘返时的复杂心理,又揭示出了姑娘在家中听到“曲曲”“哨哨”时的微妙纤巧的心理。另如“想你想你实想你,撞倒了个面来洒了个米”,“想你想得着了迷,生面倒进个水缸里”,“揭开窗子瞭蓝天,你把妹子扔了个远”等等。

① 刑练,方言,有意折磨、为难之意。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