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闲聊(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劳军是从河西开始的。

河西大捷之后,雁门关的守军帮着把新城建了起来,许荛为了军民关系,逢年过节就组织河西的老百姓去雁门关送东西,吃的喝的,有时候还会组织一些上了年纪的妇人去帮着拆洗被褥,时间长了,都不用官府组织,一开始是一些当地的富户,后来一些普通的老百姓也加入其中。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军民关系异常的融洽,河西作为雁门关背后的城池,给了雁门关最大的支持,许荛走了之后,李悦溪的父亲接任了河西县令,依旧是保持着这个传统,已经好些年了,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郑媛媛在河西住过好几年,自然是知道劳军这个事情的,第二天早早的起来之后,拿出自己随身带过来的银票,开始琢磨要买些什么东西合适。

陈兆慈买了很多的米面,已经交代厨房,多做能够放的住的饭食,这些从越州过来的兵士,很多是南方人,刚开始过来,吃不惯北方的面食,但是在北方,那大米又是金贵东西,陈兆慈也是费了一些功夫,才让街上的一家米粮铺子从外地给调过来一批大米。

大家都在尽力的准备年除夕那一天要送到兵营去的东西,许棣现在则是关注蓬莱当地的人会送些什么东西过去。

蓬莱县城最有钱的两个人,一个是姓周的大地主,一个是姓陈的开染坊的老板。

这两个人,平日里并不怎么在蓬莱县城的老宅里面待着,而是住在外地,不过到了年底下,那是一定要回来的,祭天祭祖这一系列大事情,可是要在祖宅之中进行的。

这两个人是钱县丞帮着联系的,听说上一任李县令跟这两个人的关系颇为密切,不过李县令被押解进京之后,这两人一直没有出声,许棣上任了,也没见这两个人回来,倒不是许棣想要在两个人面前耍什么官威,只是听说这两个人跟那位李大人过从甚密,不知道他们背地里是不是有什么利益纠葛,如果真的有,就算是许棣不会对他们动手,估计朝廷也会派人 过来收拾他们。

明日就是年除夕了,县衙里面很多差役已经回家准备过年,许棣则是一直靠在县衙里面,袁县丞因为家在江南,离家很远,逢年过节他一般不会去。

外面又下雪了,许棣在后衙点了火盆,火盆里面放着几个地瓜,他则是拿着一本书,坐在火盆旁边你看着。

袁县丞这个时候从外面进来,头上带着斗笠,身上穿着蓑衣,那斗笠上面落满了积雪。

袁县丞站在门口脱了蓑衣,摘下斗笠拿在门外使劲的甩了甩,这才进了门,笑着说:“许大人原来在这边躲清闲呢。”

许棣站起来,笑着说:“哪里是躲什么清闲啊,这个天气,大家不都在屋子里躲着吗?”

袁县丞自己拿了一个小马扎,坐在火盆边,伸手烤了烤,说:“方才我去过陈家了,陈家的家主昨晚上刚回来。”

许棣点了点头,说:“辛苦袁县丞了。”

袁县丞摆了摆手,说:“没什么辛苦的,许大人,您这次招呼人带着去城外劳军,可是有什么目的吗?”

许棣愣了下,脑筋急转,有些明白了,笑了笑,说:“袁县丞啊,我哪里有什么目的啊,要说目的,到也有一个,就是想要让城外海边的守军,能够跟咱们县里的老百姓能够亲如一家人,万一那倭寇上岸,他们能够像护着家人一般,跟那些倭寇拼命。”

袁县丞听了,有些不明白,许棣认真的把雁门关跟河西那些往事说了,袁县丞这才点了点头。

许棣说:“我从十岁开始跟着我的父亲在河西,亲眼见证着河西发生的巨大变化,十年的时间啊,这其中,很多时候如果没有雁门关的将士的帮助,真的是做不到现在这般的好,袁县丞,圣上选派了我来到这里,为地就是能够护着这边的老百姓,带着老百姓好好的过日子。”

袁县丞脸上露出几分动容,许棣说:“袁大人,人生在世仅仅是几十年,可是如果我们能够因为做了一些被人称道的事情而在县志上留下名来,你说我们活的有没有意义?”

袁县丞点了点头,说:“当然有意义了。”

许棣点了点头,说:“日后海边的兵营会一直驻扎着将士,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保护,但是,在i一些特殊的时候,也会成为靶子。”

看袁县丞听的认真,许棣找了一根树枝,在火里烧的一头黢黑之后,在地上简单的画了一个地形图,地形图上只是画了两个半岛还有高句丽,以及跟高句丽距离不是很远的倭国。

许棣用树枝指着一个点,说:“袁大人请看,这边是蓬莱,隔海相望的,一边是辽东,而一边,则是高句丽。从咱们这边坐船去辽东,非常快,如果从咱们这边开辟一条航道,去辽东,你说,从江南往辽东运送粮草,是不是快很多?”

袁县丞听到这里,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脸色一下子变得严肃。

许棣点了点头,说:“看来袁大人已经想到了,那么,你说,如果北边的金人,跟倭寇合作,不想让咱们这么顺利的开辟这一条航道呢?他们是不是会过来咱们这边袭扰?如果让他们成长壮大了,会不会从咱们这边上岸,打到大梁的境内去?”

许棣叹了口气,说:“所以说,真到了那个时候,咱们就是成为那些倭寇重点打击的对象,如果咱们城外的将士们不奋力抵抗,我们会如何?这次仅仅是屠了几个村子,如果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成长起来,估计整个州府都不够他们屠的。”

袁县丞听到这里,脸色非常的难看,当初那些倭人上岸,认真部署,全力应对,应该是能够让他们有去无回的,只是因为当时的李县令贪生怕死,关闭城门拒不迎战,不仅仅是海边的渔村死了很多人,从县城深入内地,一个比较富庶的村子,也是被那些倭寇祸害的厉害。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