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18.周记饼铺(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清晨,空气冰凉,带着清新原野的味道,微风吹乱了空中飞散的毛毛细雨。

阿嘉双手叉在牛仔裤的口袋里,从笃行宿舍三楼连通的天桥走进学生活动中心,再下到一楼,从圆型阶梯剧场走出,经过图书馆,斜穿走进校园。

格致大学的校园正中心是一个面积极大的草坪,四周围着中古世纪略带黄橙色的城墙,城墙外则是跨越着九条造型古朴石桥的护城河。

九条桥的桥墩上安置了几尊奇禽珍兽的雕像,栩栩如生,各异奇趣。

校园里行人三三两两,有人打着伞,一式黑色风衣西服手套。也有人只带着连帽衫上的帽子,脖子上缠着苏格兰纹的喀什米尔围巾,踽踽而行。

阿嘉走在北面护城河旁的沥青铺面的道路上,沿途经过文学大楼,理学大楼,左首眺望能看见一栋白色哥德式的教堂尖尖的屋顶,以及一条蜿蜒环绕的教堂的小溪流,这溪流再往下一千米会流进醉月湖里,而溪流的另一边则矗立着巍峨的商学大楼,称为“自强”,想来是取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思。

再往前行,绕过慎思楼,右边远远看见设计学院里的地标建筑物建筑系馆,左边则是工学大楼和综合大楼。阿嘉不往左,也不往右,直走中道,从建筑系馆旁一座不起眼的小庙旁穿出校园,进入一个巷弄狹窄复杂的老旧小区。

这个小区已经不属于格致大学的校区,被格致学子昵称为“大观园”。倒不是因为这小区里有多么景观秀丽,或者园林风雅。而是因为这里面五花八门,大江南北杂食小铺齐聚,也就毫无疑问成为格致人打牙祭的好所在。

阿嘉来自外省遥远的小县城,家里状况普通,父母亲合力经营着一个小型的陶瓷加工厂,工作辛苦,收入有限。阿嘉还有一个妹妹,明年才要上中学。为了减低家里的经济压力,必须找个工作。

他先前从“格致聊吧”搜集了信息,知道这里许多小店家提供打工机会。

几天后,在大观园里的一个小饼铺里,阿嘉一闻到那刚起锅的香气就定住不走了。

这是葱油饼,这味道一辈子忘不了…十几年前,在那列火车上,那个后来成了他爸爸的男人递给他的纸袋里,就是这饼味儿。

满头胡须眉发都是雪白的周伯年纪应该很大了,但是精神清癯矍铄。那天,目光温润的周伯问了阿嘉几句,点点头,让阿嘉第二天来上工。

也没等第二天,阿嘉当下脱了外套洗手,立马成为了周记饼铺里的小帮手。

然后,接下来的每个周一到周五,不分晴雨,天还没亮透,阿嘉就必须走出笃行宿舍,穿过大半个校园,来到周记饼铺。

一开始,阿嘉自然啥都不会,只能站在铺子前帮忙打包,收钱,找零。只要有人往铺前一站,阿嘉立马开口招呼。先仔细问明白了要买几片,一片就是八分之一张大饼。随后用油纸袋打包好热腾腾切好的葱油饼,收钱,找零,道谢。

周伯总是穿着一件无袖棉衣,围着深蓝色围裙,站在铺子里。挥动着胳臂,俐落地在木桌上洒了一层薄薄的面粉,再拿出一颗预先准备好的面团,左掌先压了面团两下,然后右手滚动擀面棍,配合左手将棍下的面皮转圈,一张大大的圆饼迅速成型。

阿嘉打包台前方就是个炕台,右边一个马尾妹子,这妹子的名字是米可,米可与妈妈相依为命,也住在大观园里,年纪虽轻,但在周伯饼铺里工作已经好些岁月了,能将炉火温度控制得恰到好处,又紧掐着炕饼翻面的最佳时机,绝对是第一流的炕饼高手。

米可炕饼动作行云流水,只见她拿着根长长的木棒,木棒头缠着块棉质油布。先在小铜碗里沾了些猪油,在铸铁材质的三尺圆盘平底锅里画了两圈。再夹起周伯擀好的圆饼,放进圆铁盘里炕着,间隔几分钟就必须翻面再炕,直到葱香伴随着面饼焦香气味飘起,一张美味的周记葱油饼才算完成。

周伯见阿嘉观察米可的炕饼动作,对阿嘉解释道:“炕和煎不同,炕饼用的油极少,炉火极小,文火慢炕讲究的是时间和耐心。炕也就是亢,易经上写的【亢龙有悔,盈不可久】正是我这葱油饼与众不同的秘诀之一。”

岂止是炕饼的工夫与众不同,这葱油饼做工更不是一般的费事,整张饼充满学问。所有的精巧集合的结果就是无敌好吃,远近驰名。兼且价格亲民佛心,所以生意极好,每每大排长龙。许多格致大学毕业多年的学生只要有机会回到母校,总要来买。

阿嘉机灵聪明,包了几天的葱油饼就转战炕饼。又过了几天,竟擀起饼来了。周伯笑嘻嘻地看着阿嘉擀饼,心里也得意自己教得好。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