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老庄(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br>

在不交建校费就退学的最后限定期,孟冉秋和杜丽丽一起交了二百四十元。孟冉秋开始要帮杜丽丽交,杜丽丽的母亲知道了,有些不好意思,劝说杜父把钱给了女儿。

初三最后的两个月,大家一边在旧教室里上课,一边看着操场上挖地基,教学楼一层层的建起来。许多人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苛政猛于虎的事在任何朝代都有,孟冉秋清楚许多官员捞钱的伎俩。她没有时间为这二百四十元伤春悲秋,除了学习,她正准备写本书。

起因是她的责任编辑老庄最近从杂志社跳槽,去了京城的一家出版社。老庄喜欢孟冉秋干净清丽的文笔,问她想不想写一本关于女性的小说。

孟冉秋答应了。她想起自己上世无忧无虑的年少时光,外表光鲜实则抑郁的中宫生活,为新书起名《皇后之悲》。老庄收到她写的大纲内容后,大为赞赏,让她快些写。因此孟冉秋闲时便写上一段。

时光如水一般流过,炎热的夏季到来,在孟冉秋的臀部上生了十来个坐疮后,中考到来了。

孟冉秋自来到这个世界,还从未踏出过逍遥镇一步,因此对去颍河县考试新奇至极。

参加中考的学生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带领,每人交了二十块钱的住宿费和车费,然后坐着闷罐子车,来到了离考点有半个小时路程的一家破旧的宾馆里。

宾馆临着国道,汽车如穿梭的箭一般来来往往。孟冉秋有些看呆了眼。

在逍遥镇,汽车是个稀罕物。每次路上有汽车经过,都会有一群孩子追着跑。而这里,离逍遥镇不足四十里的地方,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那更远的地方是什么样子呢?

读书、走出去,像许多渴望进入大城市的年轻人一样,孟冉秋下定了决心。

中考完,学校放假了。

今年,在孟冉秋的要求下,刘兰芳没再种经济作物烟叶,因此孟冉秋也免除了去年所受的苦累,开始全心写《皇后之悲》。

加上她前面闲暇时写的半本,不到一个月,她便写完了全本书。她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寄给了编辑老庄。

这时,中考成绩也下来了,孟冉秋考了全县第一,语文成绩满分,顺利考上颍河一高。这一年,逍遥一中同时考上颍河一高的学生有三人,另两名是男生。有两名女生考上了中专。

杜丽丽的分数线离颍河一高差了两分,她如果想上一高,要额外交三千元的费用,她接到了颍河二高的录取通知书。

在这之前的三年,除了两名考上中专的学生,逍遥一中只有一名男生复习了一年才考中颍河一高。因此,今年的中考成绩让逍遥一中的老师们兴奋至极。尤其是班主任陈文才和语文老师卢三友,中考第一名是他们班的,语文成绩唯一的满分也是这个班的。逍遥一中一下子在全县出了名,县电视台专门派记者来采访。

陈文才穿上白衬衫,黑西裤,皮鞋擦得锃亮,头发用发胶抿得像个下放官员,满脸笑意地对着记者侃侃而谈。

卢三友也难得换了件新衬衫,虽然打扮得没有陈文才那么刻意,但与他平时的形象相比也是提高了不少层次。

而主人公孟冉秋却依旧穿着学校廉价的白色加红条校服,刘海剪得像猪啃了似的,夹在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中间,有些不伦不类。

记者问孟冉秋学习的秘诀是什么,孟冉秋道:“我不想和父母一样辛苦的种地,想将来有一份体面的职业,所以只好拼命学习。”

记者又问学习语文的诀窍。

孟冉秋朝向一边的卢三友道:“我的语文成绩原先并不好。但后来卢老师教我们课后,他讲课风趣,观点新颖,我渐渐喜欢上了语文,喜欢上了写作。这次能考满分,是卢老师的功劳。”

卢三友忙谦虚道:“孟冉秋同学能考满分,是她聪明好学。我教了这么多年学生,她是第一个。好苗子长得好与老师的关系不太大。”

一边的陈文才心里骂道:“傻瓜!这么好的贴金机会都不要!亏你一个大专生在这小初中呆着。唉,咋不问问孟冉秋的数学为什么考满分呢?”

陈文才教数学,可全县考生数学考满分的到处都是,记者自始至终都没想到问。

孟冉秋说那段话也是想帮帮卢三友,可卢三友如此实诚,她不好再说什么了。不过,因为她的中考成绩太过出众,陈文才不久之后当上了逍遥一中的副校长,卢三友后来也被城里另一所学校高薪聘走。

县里记者采访完,刘兰芳天天盯着电视准备看女儿,可今年颍河一高出了个省状元,全县的目光被状元吸走,孟冉秋的采访并未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