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资源和方向(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 ↑天堂谷↑ ←

周志远等五人正在射击训练场进行步枪的射击训练,由特种作战旅反恐营的狙击小组:军士长曹明和上士何劲来教授。

射击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学会的技能,不同的枪和不同的子弹口径、材质、重量在不同风速、风向、湿度的弹道影响,还有地球自转、海拔高度、地域磁场、天候环境等外在因素都能影响射击的精准度。

并不是像电影和游戏里面描写的那样,把十字线和红点放在人身上就能打的中;特别是移动目标要考虑的因素更多。

以后每天周志远等五人都要特别接受南方最精锐特种部队的战技培训,其它官兵也都有集体统一训练的课程;无论前身为何种部队都一视同仁,除了体能因个人极限不同而标准不同;其它的技能和知识都是一齐学习。

根据活尸特性而制定的冷兵器近身格斗,各种单兵武器射击训练;水陆交通工具的操作驾驶,野外生存知识;民间各种通讯器材、自然发电设备、空拍机器、户外装备等等都是所有人学习的课程。

午餐过后基地目前的主官曾伟忠和所有的人在指挥楼的会议中心里开会,按他的说法是大家都是过命的交情;将来也是要互相扶持生存,所以所有的资源都不必隐瞒;统计完就公布给大家知道。

“目前基地有的交通工具和燃油,我都统计起来了“

暂时兼任运输官的上尉孙世运道

2辆履带式双车厢全地型车

一辆为指挥车型;毫米机枪遥控武器站,后节车厢顶配有可升降光电侦查一体化桅杆;乘员共6名。

另一辆装甲运输车型之前无武装,毫米的重机枪安装在前节车厢;含车长乘员4名,后节车厢为货仓或是搭载6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2辆8X8轮式装甲车

一辆为突击炮车,配备105毫米坦克炮备弹30发;其中高爆燃烧弹20发脱壳穿甲弹10发,乘员6人。

毫米重机,除了车长、驾驶、炮手外还能运送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毫米重机枪架,除正副驾驶外还能搭乘4名士兵。

3辆民用越野吉普车搭配越野露营拖挂车,原来是周志远五人的交通工具。

特战基地里的车库里原本就有一批新到的交通工具,2辆5人坐全地型战术突击车、6辆全地型单人四轮ATV、12辆军用锂电动山地自行车。

航空器方面则是有二架查打一体固定翼无人机、二架隐身攻击直升机、四架特种运输直升机;但是...没有飞行员。

而油库里有柴油150立方、航空燃油120立方。

武器库则是由突击营里一名军械长管理,二座武器库都在二栋兵舍的地下室里;一座是包括各式手雷、指向性感应地雷、摇控炸弹、40毫米榴弹发射器、60毫米火箭弹、80毫米火箭弹、120毫米火箭弹、80毫米便携式无后坐力炮在内的重武器库。

另一座则是各种口径的单兵枪械,手枪、冲锋枪、霰弹枪、突击步枪、精准步枪、轻机枪、中机枪、重机枪、狙击步枪、反器材步枪。

所有的武器足以装备一个机械化加强营,而弹药数量则可以支持长12个月的战争消耗。

医官李嘉禾则是暂时管理所有食物和饮用水等生活资源,目前基地里有特种单兵组合口粮500人/1年份,各种口味自热食品包括米饭、热干拌面、肉菜面饼等500人/1年份,饮用纯净水12000瓶。

“如果有平民需要救援,我们要将他们安置在哪里?“

医官李嘉禾问道

“军事基地我建议不要对平民开放,除非是被正式纳入军方体系的;如果有救回来的百姓让他们住在已经农场后面的那一大片空地,基地内那么多高机密的设备和资料还是和百姓分开的好“

周志远建议道

“这点我同意,我们自己人手就不太足够了;还要防备基地内部的话就太累了,军事基地有很多东西不适合让一般人知道的“

上士何劲道

“现在军方各基地里面都还是活尸,武器装备还算是安全的;一般人目前应该都还没有勇气去占领,但是时间越久那就难说了;所以我们有必要防备拿到武器而为所欲为的幸存者出现“

中尉排长姚莉道

“我知道,我们明天开始搜索附近的村、镇、县和军事用地,以地毯式搜查的方式把国家战略资源都回收回来;带不走的大型设施也要与以封存,不能让国家的武器装备落入有心人士的手里来作乱“

曾伟忠点了点头道

“我们的人力是不是也要重新编排一下,也好进行工作的安排和分配“

上尉连长孙世运道

军官少校曾伟忠、上尉孙世运、中尉姚莉、中尉李嘉禾4人,士官的话初级军士长曹明为首的士官共7人;剩下的士兵一共26人,而周志远一行人算特别行动小队,周志远是队长;不列入军方正式体制;算是合作关系。

“对了,你们有听过一个营长级的中校军官姓关的吗?“

周志远突然问道

“我们営长关震,姓关又是中校;不过他已经因公殉职了,怎么了?你认识我们营长吗?“

上尉连长孙世运对周志远问道

“之前救过一个幸存者,帮她询问一下她父亲而已“

周志远答道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小说网址:httpS://m.d9shu.com/1_1019/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