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又有多少人能全身而退?(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柳上青给李锦云的老总发过去了一封电子邮件,说明了自己的这个节目被赵小慧的节目顶替了。李锦云的老总是国内投资业的翘楚,他自然也是很关心这个节目的进展,在《赢者》开播以后,他每集都看了,来不及看的也让手下录了下来。因为对国内投资界来讲,他们也在探索一条适合国内投资界运作的风险投资的道路。

节目太糟糕了,整个儿被美国的风险投资商绑架了,可以形容它为一次美国投资商向中国的一次入侵。而中国自己的电视台却不自知,仍然陶醉在收视率上升的虚假繁荣中。这样说,其实一点也不过份,因为中国的风险投资的渠道非常狭窄,不是手握重金的超大号的投资商,就是手里没多少钱的小投资商。中间的几乎没有。从硅谷回来的风险投资商们恰好弥补了这个不足。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他们几乎全部都是美国国籍的华人。这意味着他们也仍然代表着美国的风险投资商的利益。如果他们对中国的微弱的创业力量巧取豪夺的话,那么中国未来的产业将会被握在美国的手里。这里有国家利益的问题。

柳上青呢,她也不知道这个节目会掀起如此之大的波澜,造成如此之大的损失。对她来讲,是复仇和借债占据了她的主要精力。复仇是得把刘主任搞下去,借债是因为她总是缺着那么两三千块钱,也就是说她的现金流总是断的。

她是在大年三十儿和美国的电视台那边辞职的。美国的电视台那边见她迟迟不归,索性建议她辞职,并且告知她她H-1工作签证已经到期了。柳上青不是没申请绿卡,但绿卡都得排期,她等了有两年的样子,索性不等了。时不我待,必须得上这个项目了。这样,实际上柳上青这一被蹲了,连美国都回不去了。可千万别说她没付出代价,她可是把自己的前程押宝一样地押在这个电视项目上了。

总而言之,她还算是顽强。最起码她坚持付给节目小组的薪水以保持整个项目的人不散架。柳上青借债,还真是非常出乎李锦云的老总的意料之外。怎么觉得从美国回来的人不应该有点钱啊,可是柳上青的电视项目却太花钱了,电视比起互联网项目来说要烧钱得多。比如样片,柳上青就得花40万元完成。可互联网项目,基本上是只有一些人工的费用,剩下的就是你的智慧,你想要多少便是多少。

所以要说到创业,互联网项目其实是比大多数传统项目更省钱的。蒋理和李小明便是如此。当然,你要说他们省钱,他们也一样会把人工、租办公室的费用一一算给你听。这就显出美国式的车库里创业的好处了,其实他们在先期的项目开发阶段几乎是零成本的。就拿黄华举例,他和他的创业伙伴就是谁都不拿工资,下了班除了开会的时候聚一聚,一般是各干各的。有一年的时间,他们基本上将项目研发工作做好了。下一个阶段就是寻找客户。在寻找客户的路上,他们也没有费多大力气,因为本身他们就都是在网上安全公司工作的,找一些公司的客户对他们来讲还是可能的。先是给这些客户免费使用他们的产品,当然这个阶段他们需要花些钱雇用一些做日常维修的人。当然,那时是他们的一个合作伙伴把全职工作辞成了兼职工作。其他人补贴他损失的那部分工资就好了。后来,客户越来越多,同时也肯付钱给他们了,他们那时才开始租用办公室,雇佣更多的工程师完成客户的要求。总而言之,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累,但不是很痛苦。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