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第166章

  只是赵莺莺觉得这味儿实在是太甜腻了, 她受不住, 只吃半只就絮烦了——甜也就算了,猪油还放的重,腻味是必然的。特别是现在是天凉时候, 说不定猪油凝结了, 吃进肚子去还容易不舒服!

  丁婆婆是崔本原本雇来家里帮忙做杂事的婆子, 赵莺莺对她没什么恶感, 也没什么喜感。她不像是赵莺莺家李妈妈, 托人伢子几番寻摸, 找来的好人,事情做的只能算是中等。可是这一番认识下来, 大概也能知道, 还算是个诚恳的。

  不过这也不稀奇,崔本请人在家里走动照顾, 就算只是雇来做杂事的, 也不该随便。至少应该考察过对方的人品,知道不是坏事的那种。

  至于说换一个自己更喜欢的婆子,赵莺莺根本没想过。一个是雇人不容易,这时候丢开自己家, 到别人家去做雇工的毕竟是少数。有限的人里面还要挑出有技能、人品好的,这可不简单!另一个就是进门就换掉丈夫之前用熟了的人,不管夫妻两个感情好不好,这都是对丈夫的不尊重了。

  赵莺莺依旧雇佣丁婆婆,只不过在自己的一些习惯上她是不会让步的。为此她还特地询问崔本,是不是他吃的油、口味大。对此崔本想了想只能告诉她:“我的口味向来不刁钻,差不多就行了。”

  有崔本这句话赵莺莺就算明白了,不是丁婆婆放油重,放调料重是为了迎合崔本的口味,而是崔本本就是一个好养活的。对于赵莺莺来说,一道菜不能口味太重,也不能太轻,只能是恰好。可是对崔本来说,稍微重一点轻一点其实没什么感觉。

  赵莺莺明白这一点之后忍不住笑起来:“你是怎么回事儿?爹是名厨了吧,你自己也说自己是吃遍了扬州名楼的,各样都说的出一二三,倒像是个老饕餮了。这时候却给我说口味都这样随便,该不会是你唬我的吧?”

  崔本正在给赵莺莺削梨子,大拇指抹着小刀一侧,根本不用崔本看手,三两下梨子皮就垂落下来,一圈一圈的,中间根本没断过。一边切成小块放在盘子里,一边笑着道:“我唬你做什么?也不止是我口味这样,我们兄弟几个口味差不多都这样,只有我大姐口味刁钻一些,像爹!我们这些不过是像了娘!”

  赵莺莺坐在床边,荡了荡小腿,想起来‘姐儿像爹,哥儿像娘’的话,现在来看似乎真有一些道理。

  而得了这个信,赵莺莺最后的顾忌也没有了,遇到丁婆婆做饭的场合,只教她做的清淡些。具体来说,就是油盐之类的少放些。赵莺莺本人当然没工夫看着,都是同在厨房的桃儿监督。

  丁婆婆表面对赵莺莺的安排没有什么好说的,毕竟这是主家的要求,她这个做雇工的当然只有照做。若是她非要强调她不乐意,那主家肯定会像她强调一遍主家的不乐意会有什么后果。一直给人做雇工的丁婆婆怎么可能这点事都不懂!

  只不过她回家之后不免抱怨:“这本哥儿家的新奶奶什么都好,人物就像是画儿上的!就只一点,是不是家里太吝啬?养的性子不大气。昨日我做猪油的桃花烧卖,这也让我少放些猪油。还有那红烧的菜色,油盐放少了能好吃?这也让丫头看着,稍微放的多了就要说!”

  周围听这话的邻舍就笑道:“丁妈妈你这就是没见识了,这才不是人家新奶奶家里吝啬,这正是人家有钱呢!听说真正的大户人家少爷奶奶的,平素吃东西就是太好了,东西顶在喉咙眼里,别管你做什么好吃的,那都是吃不下。至于吃猪油...人家爱吃的野菜这样最没有油水的。本哥儿家新奶奶不到那个地步,可也是殷实人家出来的,不差油盐,你放的重了人家当然跟你急!”

  这件事虽然得到了解答,可丁婆婆心里还是嘀咕了好几回。只不过她的嘀咕赵莺莺是听不见的,或者说就是听见了也算不了什么,她并不会因此改变。赵莺莺如今忙着的是转换身份,她已经不是赵家姐儿了,而是崔家新妇!

  唯一算是好消息的是,这个家格外简单,没有公婆姑叔。她转换成崔赵氏,也就是多了一个崔本而已。只要理顺了她和崔本的关系,摸得清楚崔本的脾气,这一切十分好说。

  而崔本对于她来说,委实不算困难,这是明摆着的,崔本喜欢她。

  所以这三日她只用来熟悉家里,把崔本起的这宅子前后左右都走了一遍——他们夫妻两个住倒是真大了一些,这都和赵莺莺家差不多大了,可是赵莺莺家只住了前院的部分啊!

  赵莺莺看着几乎全空着的后院和罩房,忍不住问崔本:“哥哥们家里遇上这种事是怎么打理的?”

  在赵莺莺看来,崔家几兄弟的房子差不多都是这样,估计都有过住不满的经历吧。空着当然不用想,可是难道就没有空着之外的选择?

  崔本想了想,一边回忆一边道:“大哥是没有的,那是爹手上修的宅子,一直是一家人住的,一开始还有些紧张呢!后来大姐出嫁、二哥成婚,接连几件事才宽松一点。可是咱们接二连三各自分出去,大哥家又有了侄儿侄女,总之是始终没有空出来的。”

  然后崔本又说了其他兄长家里,其中又有老四崔智和吴氏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因为到现在为止,分给崔智的地基上都还空着一大片。当初他手头没什么钱,最后修出来的就是一所一进的小小院子,这时候刚够自家居住,哪用考虑这个问题。

  二房和三房这两个冤家倒都有过房子空置的时候,当时他们的做法都是把后院空出来租出去。这一片十分靠近甘泉街,离小秦淮河也不远,做生意来的外地人可不少,房子并不难租。隔出整个后院,刚好足够人家一家人住,而且还非常舒服。

  “这些年侄儿侄女出生,把厢房空出来,杂物搬到后面罩房是应有之义。要我说不租也就不租了,本就不指着这个吃饭的。”崔本说这个说的很随意,却也是真心话。自家起一座房子也不贵,租房子是十分廉价的,实在赚不到什么钱。

  “三哥家里就因为这个,前年就没有出租了。倒是二哥,情形和三哥家里差不多,却没有这样,到现在后面还住着一对货郎夫妻。”崔本是做弟弟的,不好说大哥的闲话。可看着侄儿侄女都住不宽敞,对于这对兄嫂如此爱财,油锅里的钱都要捞出来花还是有些无语。

  赵莺莺一边听着,一边收拾崔本交给她的钱箱:“这样说起来,要不要咱们家的后院也隔出来租出去?”

  崔本摆摆手:“不用了,那能赚多少?还容易惹出一些麻烦。空着就空着了...又还能空几年?”

  最后说的话很是微妙,赵莺莺一听就懂了。只不过实在是难为情,她干脆不接话,只低头研究钱箱里的银子,就好像这银子有多吸引人似的。

  银子吸引人这是当然的,可是这钱箱里少少的钱是不可能吸引赵莺莺的。崔本解释的也很干脆,他给赵莺莺下聘、起房子、办喜酒,这些都是要花钱的。城南那边还有他的酒作坊,开头投了钱下去,现在在赚钱不假,可是赚来的钱不算多。真想赚大钱,得在不断扩大规模之后。

  钱箱里只有半满的铜钱,和几块成色不大好的碎银子。看着也不少,可是计算起来,连铜板带银子也不过几两而已。倒是崔本拖出来的另一个大箱子沉重的多,而这个大箱子上面还放着一本纸簿子。

  这是人情簿,上面记载的是各家给崔本和赵莺莺喜酒送来的份子钱。这些都是人情,将来崔本和赵莺莺去这些人家里吃酒的时候,肯定是按照这些数字原原本本地还回去。

  有这个簿子放在上面,赵莺莺一下想起来了,这个家里还有这一笔钱好花。她有些好奇道:“这些是亲朋给咱们凑的份子钱?有多少啊?”

  这些钱将来肯定是要陆陆续续还出去的,但是现在他们可以使用没错。至于具体的数字,赵莺莺心里也有数——市井人家成亲收的份子钱其实是差不多的,上户一般是二十两,中户一般是十两多一些,下户能有几两算多了,有些根本没有。就像上次孙氏嫁女儿的时候一样,几乎没有人来吃酒。

  只不过这些数也不是一定的,有些人交游广阔,同等的人家里面,他们自然会多一些,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打开大箱子,这是一只和赵莺莺装陪嫁的大箱子差不多的箱子——就是能装下两个赵芹芹的那种。饶是这样,现在这箱子也已经装满了,也难怪崔本把它拖出来的时候这样沉重。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