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河西节度使(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河西节度使吴允武是在半月前进的京都,作为河西的军事长官他为什么会进京呢?

很简单,他是来领赏的,而赏他的人自然是当今皇上。

河西郡是大魏中西部的一个大郡,隶属中州,吴允武在那里做了十年的节度使,十年间的政绩也是马马虎虎,算不上出挑。

那他为什么能得皇上封赏,还被召至京都呢?

那还得从六个月前说起。

大魏中州地形起伏,山脉众多,一些盗匪占山建寨,做起了山匪,时不时下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这些山匪中以中州大蜂山脉盘踞的山匪恶行最甚,势力最大。

当今皇上圣明,感中州百姓疾苦,虽多次派兵围剿,但因不熟地形且此地易守难攻,收效甚微。

不过好歹这些年山匪知晓了朝廷威势,因此近些年收敛许多,最多不过小打小闹而已。

但六个月前,一队运送军资的军队却在大蜂山脉附近被人劫了道,本应送往大魏西北军营的物资被人全部抢了去。最最令人愤怒和心惊的是,朝廷是在此事发生后一个月才知道军资被山匪劫了。

倒不是中州的地方官员有意拖延上报,而是这群山匪在劫道时部署之精密,手段之残忍。

这只军队本是押着从南面筹集的物资途经中州境内送往西北军营的,谁知到了中州牧云县却只能止步不前,因为要从这去西北必须横跨一条大河,可就在他们到达的前两日,因天降大雨,这条伫立了百多年的桥却塌了。

更巧合的是此次下雨还将大河上游的堤坝毁了一角,因此河水暴涨,虽说没造成水患,但用船渡河也行不通了。

但要想修一座可供车队通过的大桥以当时的人力物力至少需要两个月,可他们押的是军资,西北的军士如何能多耗得起两个月,除非他们换条路。

大蜂山脉附近连绵数百里荒无人烟,如果想绕过那条河就只有这条路了,但也就意味着押送军资的军队起码十五日与外界通不了消息。

一般运送军资的军队每到一处驿站都会进行登记并提前派人向下一个驿站告知到达时间。

因此这只军队的负责人,经过诸番考虑认为山匪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劫大魏军队后,便派骑兵先去给下个驿站传信,然后就带着军队往大蜂山脉而去。

大魏再知道这只军队的消息便是在一个月后了。

那还是一个去大山里采药的老农发现的,大山里的一处修罗场。据精神有些失常的药农说大山里的山石都给染红了,满地全是尸体啊,到处都是人的头啊,残肢啊。

没错,这只军队被人全灭了,一个逃出来报信的都没有,军队负责人先行派出向下个驿站传信的骑兵也没能完成他的使命,所以下个驿站不知道有人来,这边的驿站不知道军队有没有平安去,这也就是朝廷在整整一个月后才得到消息的原因。

听闻此事的大魏朝廷震怒不已,据某个负了伤的大臣说皇上当时更是气的连茶杯都摔了。

都说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这哪里是要揭瓦啊,这是要造反啊。

打,不仅要打,还要狠狠地打。可打了这么多年也没能打下来,这次就能打下来了吗?为皇上分忧的大臣们不禁这样想着。

唉!不管了,先打了再说吧,别回头把皇上气病了,先打两下让皇上高兴点再说吧!

于是京都的官员们向中州官员下了命令:打,打到皇上高兴。

接到命令的中州官员们向下属的地方官员下了命令:打,打到京都的上司们满意为止。

接到命令的地方官员们召集了士兵下了命令:打……反正就是找到山匪就打。

接到命令的士兵们:找不到!打不过啊!

就在这样过了将近两个月,人人都以为朝廷不过是虚张声势的打两下找回些颜面的时候,京都传来中州刺史急报,河西节度使率兵剿灭中州大蜂山脉盘踞的山匪,夺回朝廷运送西北的军用物资。

我的天啊!打……打赢了?

整个大魏朝廷沸腾了,随便打打都打赢了啊,天佑大魏!天佑大魏啊!

怎么感觉又回到了当年燕北王打敕勒时一样,哈哈哈。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