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落下帷幕(1/2)
上一章 言情中文网

“主持人,我需要一头小乳猪,请问可以吗?”云胡举手向孔夕提问,希望可以获得食材,因为她在食材区没看到一只完整的猪。

孔夕看了一眼两位评委,眼神询问是否可行,宁久行点头示意ok,“可以,你需要在多久的时间内拿到食物?”

“如果最好,我希望在五分钟之内。”云胡觉得把时间缩的越短越好,毕竟烤乳猪是一个很耗时间的活,自己不愿看到因时间不够而未完成作品。

工作人员告诉孔夕没问题,立马出去运小乳猪来直播现场。

吕酉来自C市,最为有名的就是火锅,这里没有火锅底料,底料需要自己调配,需要花费打量的时间,来完成这道作品。

他有一个火锅底料的独家秘方,干红辣椒切开去籽加入一百摄氏度水中熬煮5分钟,生姜切片,大蒜去皮切小口,大葱切段,八角,三奈,桂皮小茴,草果,香叶碾碎。

接着吕酉把油炼制八九成热,放入牛油烧至融化,加入葱姜蒜煎炸至水分沥干,在放入已经煮好沥干的红辣椒,改用小火翻炒半个小时。

在吕酉翻炒底料的同时,主办方终于把云胡需要的小乳猪送来,送来时猪还是活的,因为当天出圈的乳猪须在当天烘烤。

接下来是考验云胡的一个困难关卡,最为关键的一刀来了——放血,乳猪肉身上不可留存微量血液,后面所有的过程,考验的不仅是云胡的厨艺,还更考验云胡的刀功。

第一次亲手杀猪,内心还是有点小紧张,深吸一口气,开始一道道谨慎,繁琐的手续,放血——去毛——剖肚——切脊——碎骨,半个小时下来,终于把乳猪四肢绑好固定,进入烤箱烘烤,一边给乳猪抹油,一边开始制作代表自己的一道菜。

古毅这边做的是闵系菜中的佛跳墙,此时已把所有的食材都放入罐中,盖好盖子用保鲜膜封上,放入蒸锅中,就等一个小时后出锅摆盘上菜。

两个半小时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对于工作人员这些等待的人来说,两个半小时可是有点漫长,但对于比赛场上正在比赛的选手来说,时间可紧张了。

时间点点滴滴过去,终于在最后,三人都完成自己的作品,评委二人走到他们身旁,查收选手们的作品。

“2号选手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影响最深刻的就属这道佛跳墙,每次只能到过年的时候,妈妈才会做这道菜,想起来满满的,都是家和幸福的归属感。

在我们家乡以前有一个风俗,新娘出嫁后的第三天,要亲自露一手茶饭手艺,侍奉公婆,博取赏识。传说有一位富家女,娇生惯养,不习厨事,出嫁前夕苦愁不已。母亲见状便把家里的山珍海味都拿出来做成各式佳肴,一一用荷叶包好,告诉她如何烹煮,谁知道这位小姐竟把烧制方法忘记,情急之间就把所有的菜都倒进一个酒坛子里,盖上荷叶放在灶头。第二天浓香飘出,全家连赞好菜,这就是十八个菜一起煮的佛跳墙的来头。

1965年和1980年分别在HK和A市分别引起轰动,在世界各地掀起佛跳墙热。各地华侨开设的餐馆,多用于自称正宗的佛跳墙菜,招揽顾客,西哈努亲王,A国总统,Y国女王。

旁边这道菜我给他取名华夏足球,虽然华夏足球目前不是很景气,但是我很喜欢屡败屡战的足球精神,让我想起以前每次遇到困难时,父亲都会在旁鼓励我,不要放弃,只要肯坚持,下努力,一定会克服的。

这道菜的食材时臭豆腐烧猪脚,个人推荐味道特别棒。”

走过古毅身旁,来到下一位餐桌前,放着两道菜——火锅和炒苦瓜。“8号选手,请介绍一下你的两道菜。”

“火锅是我们那里的特色,因地域环境潮湿,辣椒可以除去体内的湿气,所以我们那边的人都喜爱吃辣。

重庆火锅又称毛肚火锅,或者麻辣火锅,它是华夏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起源于明末清初粗放的餐饮方式,在清道光年间,我市宴席上开始出现毛肚火锅,在之后的年间,火锅发展迅速,大街小巷只要热闹的地方,就能看得到火锅店。

民国十五年,牛贩子多从川黔赶运蔬菜和肉类来渝,有人收购廉价的毛肚和血旺,以毛肚为主要菜品,仿市井水八块的制作方法,将毛肚漂白洗净,配上一碟芝麻酱和蒜泥调料,这就是麻辣火锅的起源和得名。

旁边这道菜叫做先苦后甜,像我来A市发展一样,前期到处碰壁,那段时间的生活,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苦,咬牙坚持过来了,生活比以前好多了,苦尽甘来,得之不易。”

评委们一边品尝,一边听着选手的讲诉,不打断他们的讲话,认真听讲礼貌对待。

最后来到云胡身旁,一道烤乳猪,一道拔丝鸡蛋,“9号选手,请介绍一下你的作品,让我们了解了解。”

“在南北朝时期,贾思勰已把烤乳猪作为一项重要的烹饪技术成果记载在《齐民要术》中,他写道: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壮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也。

烤乳猪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也是许多广粤人祭祖的祭品之一,是家家都少不了的应节之物。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设置——关闭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返回章节目录
耽美 我的书架 轻小说
大神级推荐: 国学| 名著| 诗歌散文| 传记| 文学| 现实